教育現場〉國小篇 變革三重點, 彈性課程學習變有趣

新課綱在國小端的影響,乍看之下,不如國高中劇烈,但其實仍有三大重點,希望讓孩子在深化基本學力的同時,也能透過校訂課程,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有脈絡、有意義的學習,甚至未來主題式教學也能進入正式課表,跨越學科領域的學習將成為常態。

新課綱在國小端的影響,乍看之下,不如國高中劇烈,但其實仍有三大重點,希望讓孩子在深化基本學力的同時,也能透過校訂課程,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有脈絡、有意義的學習,甚至未來主題式教學也能進入正式課表,跨越學科領域的學習將成為常態。

 新課綱即將啟動!你,準備好了嗎?《未來Family》帶你徹底看懂108課綱。

近來關於新課綱的討論,焦點都放在大學考招、高中多元選修等,但其實在國小端,改變也是可以期待的。「國小本來就沒有升學考試,在課程教學上,較有空間能呼應新課綱的精神,例如素養導向教學、跨領域統整等,」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說,教育是累進的過程,如果沒有從國小開始讓孩子試著自主學習、探究實作等,很難期望孩子一上國、高中就突然變成這樣。


新課綱在國小階段的規劃或變革,可歸納出以下三大重點。

一、深化基本學力,增加國語數學時數

新課綱中直接增加了國語與數學的時數,低年級的國語課由每週5節增加為6節,低年級與中年級的數學課則由3節增加為4節。「國語的教學,是讓孩子學聽說讀寫和應用,至於被稱為科學之母的數學,則希望培養孩子應用運算符號、進行論證以及抽象思考,」負責研修新課綱的核心人物、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范信賢說。

范信賢強調,國語與數學,是孩子在各領域學習的重要工具,而且世界各國在小學階段,本國語文跟數學課程的節數占比都較高,因此這樣設計。


二、以學生為中心,各校發展校訂課程

從9年一貫開始,各個國中小就開始有彈性學習節數、發展學校本位課程,10多年下來,有些學校做得很好,有的學校則流於形式,某位國小校長坦言,多數學校的課程計畫都是由教科書廠商幫忙寫的,寫好送縣市教育局處審核備查,應付完主管機關之後,就擺著而已,也沒落實。

「在新課綱中,『彈性學習節數』改成了『彈性學習課程』,看起來只有改兩個字,但重點是對節數的使用有明確的規範,」台北教育大學課程教學與傳播科技研究所教授周淑卿說,9年一貫是讓彈性學習「從無到有」,新課綱則是「從有到好」。

新課綱明確列出彈性學習課程有四大類,包括「統整性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跟「其他類課程」,「其他類課程」例如戶外教育、自主學習、補救教學等,運用學校與在地情境的優勢,以適當的課程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跨越學科領域,推動主題式統整課程

在芬蘭等國,主題式教學已經很普及了,而台灣在過去一年,也開始掀起主題式教學的熱潮,新課綱在總綱中更明文規定:「未來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占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這個規畫適用於國中與國小。以國小中年級為例,每週領域學習的總節數是26節,那麼每週就有最多五分之一、也就是5節的時間,可用在主題式教學。

以上三大變革,對某些國小來說,並不陌生,周淑卿認為,這是因為新課綱的理念和主要概念大多延續9年一貫課程。新竹縣東興國小教務主任許毓玲則說:「9貫時代,國小現場都在強調多元、創新,就像是炒了一盤熱鬧好看的菜,而如今,我們要開始進一步思考,這道菜的營養成分如何,是不是學生未來需要的。」

 

回到教育現場,已有一些學校的作為很符合新課綱精神,值得參考。

例如台北市知名的額滿學校志清國小,向來重視國語和數學,校長李雪鳳說,國語是孩子學習其他領域的重要工具,志清國小的作法,是在既有教材之外,再加強閱讀與寫作,除了老師的陪伴與引導之外,也會舉辦「閱讀大賞」、「寫作大賞」等,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方面,志清國小最著名的,就是結合數學教具與遊戲,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並建構數學概念,就連台北市立大學的學生,都慕名來學習,還獲得台北市行動研究特優獎。志清國小老師沈佩蓉以四年級下學期的「整數四則運算」單元為例,用撲克牌讓學生玩「撲克牌整數倍」遊戲,在遊戲中,孩子自然建構了「先乘後加」的數學概念,寓教於樂,老師也好操作。

至於彈性學習課程,基隆的深美國小就跑得很前面,校長陳立國說,深美的「自主學習課程」已經做了10多年了,課程設計的初衷,是希望讓孩子有學習的熱情與動機。

目前針對一到六年級各有不同的規劃,例如四年級的課程是「真人博物館」,「學生要自己找一個典範楷模,古今中外都可以,有人找林書豪、有人找呂布,也有人找愛迪生,」確定對象後,就開始進行研究,了解這個人的生平、作為、思想等等。最後,孩子要把研究所得做成一本小書,還要cosplay成這個人,到舞台上走秀、自我介紹。

六年級課程則是獨立研究,每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後,繼續進行深入探討,有人研究茶道、有人研究太陽能,主題五花八門,老師則在旁引導、教孩子研究方法,陳立國說,孩子在自主研究的過程中,會感受到探究知識的樂趣與意義感,對未來的學習很有幫助。

 

案例參考>>新竹東興國小,培養孩子的世界移動力

上課鐘聲還沒響起,新竹縣東興國小四年1班的孩子們,早已奔回教室,因為接下來的這一堂課,上台主講的不是老師,而是同學,大家今天要報告寒假時自己研究的動物專題。

首先登場的翁同學說,因為覺得昆蟲很酷,所以選昆蟲當寒假研究的主題,並向大家報告了蘭花螳螂、虎甲蟲等昆蟲的特色;報告完後,他還問同學們有沒有要回饋的意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你可以講慢一點」、「跟台下的眼神接觸太少了」、「PPT有點太簡單」,翁同學則笑著回說:「我爸說PPT不用太花俏」。

接下來的王同學,上台報告美洲動物,提及美洲野牛的肉常被用來做牛排、漢堡,美洲熊跟美洲豹的毛皮都很受歡迎,可以用來做帽子或大衣等等。老師丁思與趁機介入,問大家:「為什麼有些動物會瀕臨絕種呢?」同學們爭相回應,說是因為全球暖化、有利用價值被獵捕、吃太多垃圾……等。

老師又再問:「這些原因有什麼共通性呢?」後來大家得到共識:「都是人類害的」。在師生討論聲中,下課鐘響起了,老師請大家有空想想剛剛討論的事情,下週再繼續談。

這是東興國小的彈性課程「東興國際」中的「動物嘉年華」單元。新竹的東興國小位於竹北高鐵特區,「這邊的家長大多在園區工作,對孩子的國際視野、英語、資訊科技、閱讀等,都很重視,孩子本身也都很機靈,」東興國小校長范揚焄說,在觀察到這些在地特質之後,學校在思考校訂課程時,就抓出培養孩子「世界移動能力」的大方向,再依此發展系列課程。

「課綱裡面談素養,談自發、互動、共好,看起來很抽象,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上早已在落實,」教務主任許毓玲說,以動物嘉年華來說,孩子的研究就是寒假作業,可以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動物來進行,大夥兒都興致很高,完成研究後要發表、討論,能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而原本很遙遠的國際議題,透過老師的引導提問,也很自然的融入課堂情境中。

四年1班同學黃叡泓說,彈性課程內容比較有趣,跟生活比較接近,在課程中,他學到做簡報,還有跟同學合作,以前上過的「行」的單元,讓他認識了很多很酷的交通工具、尤其是一些未來車,他印象很深。「動物嘉年華」的寒假作業,讓他學到了一些軟體的功能,打字速度也快了很多,更學到查詢與匯整資料的方法。

對於一般科目,老師也有特別的教法,例如英語課教到「what time is it?」的句型時,老師就請回家練習口說,用「what time is it ?」來想對話、拍影片,上傳到班雲,對話設定在7句、9句跟12句之間,可依照程度來選,「一開始覺得這作業非常困難,會緊張,怕唸錯,做了之後發現沒有想像中的難,遇到困難時還可以找大人幫忙,」黃叡泓說,事後看這些影片,都覺得很有趣。

 

延伸閱讀>>

教育現場〉國中篇從高得分到高素養, 孩子怎麼學才有未來? 

教育現場〉高中篇 降必修、增選修, 學生在探索中適性發展 

教育現場〉高職篇 推動跨科選修, 進化π型人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