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得主 何達睿 人們記住我,是因為我有決心!

對何達睿而言,立志「拿下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歷程,就像是化身二次元的動漫世界主角,為自己寫下一個熱血追夢的故事。比起資奧金牌,他更希望人們是因為他的決心而記住他,鼓勵更多青少年勇敢追夢。

對何達睿而言,立志「拿下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的歷程,就像是化身二次元的動漫世界主角,為自己寫下一個熱血追夢的故事。比起資奧金牌,他更希望人們是因為他的決心而記住他,鼓勵更多青少年勇敢追夢。

何達睿小檔案
身分:新竹實驗高中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生
經歷:2016年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獲得金牌(IOI)
如何規畫拚資奧:國際資奧命題大綱在2015年時有134項,何達睿評估自己熟練的有27項。他先隨意挑出其中一個,發現熟悉一個項目大約需要15小時,也就是說,距離國手選拔50星期要熟悉107項,平均每星期要花32小時。這樣分析後,讓夢想從很遙遠的目標,變成有概念、具體可以實踐。

 

從就讀新竹實驗高中高一時立志「拿下資訊奧林匹亞競賽金牌」,何達睿就用盡全力朝目標狂奔。2016年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獲得金牌,目前如願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就讀。

對何達睿而言,這段歷程就像是化身二次元的動漫世界主角,為自己寫下一個熱血追夢的故事,「比起資奧金牌,我更希望人們記住我,是因為我有決心。」他甚至把自己的這段歷程寫成《我的未來,自己寫:17歲資奧金牌少年,衝撞體制500天》一書,希望鼓勵更多青少年勇敢追夢。


國手落選 被擋在夢想的門外

他在過程中經歷了挫敗。
時間回到2015年3月,在台灣師範大學的教室裡,資奧國手選拔第一階段結訓,桌上擺滿了慶祝結訓的Pizza,落榜的何達睿拿起屬於自己的那塊,咬了兩口就放在電腦散熱孔旁邊。那塊Pizza就這樣以「冷也不是、熱也不是」的溫度,伴隨何達睿呆坐著。


直到其他人把廚餘都收走,何達睿還是環抱雙腿繼續蹲坐著,無神的盯著電腦螢幕上國手的榜單,心中挫敗的情緒找不到出口,對自己有滿滿的懷疑。


何達睿對於程式資訊的熱情從來不曾減少過。他從國小四年級第一次接觸Scratch(MIT發明的程式語言)開始,就嶄露出天分;國中準備了3個半月,拿下網際網路程式全國設計大賽(NPSC)第一名。進入高中,信心滿滿參加資奧國手選拔,卻連第二階段都沒有晉級,被擋在夢想的門外。以為自己在小時候參加跑跑卡丁車電玩比賽後找到第二個夢想的何達睿,結果又錯了,被狠狠打回票。


「通常每次失敗,都有一種理性或感性的安慰可以解釋,但這次,我的左、右腦一起大吼:『我要答案』!」何達睿的左腦問:「是我努力不夠?還是這就是我才能的極限?或是我抗壓性不夠?還是運氣差了點?」右腦則問:「夢想,錯了嗎?自信,錯了嗎?對夢想的執著,是武器還是負擔?還是我少了動畫人物的毅力和決心?」有太多的問題,找不到相對應的答案。


這是何達睿16歲生涯中的第二次挫敗。


電競選手曾是何達睿的第一個夢想,跑跑卡丁車標誌了何達睿小四到國一的課後生活。「我覺得只要熟悉鍵盤上6個鍵的排列組合,就可以和頂尖選手一樣強,」當時何達睿每星期花上十幾個小時玩,每天回家就是打開電腦上下左右鍵,一晃眼就3、4個小時。


當時何達睿興致勃勃參加海選,進到了十六強。第一張賽道拿下第一,還來不及開心,接著的七張賽道都是倒數三名。而海選出來的優勝者,後來在挑戰職業電競選手時又慘敗,讓何達睿震撼自己的差距,「當時有種夢想幻滅的感受,也嚐到人外有人的滋味。」


堅持動漫世界熱血追夢的信仰

國一結束電競比賽後,何達睿開始看起了日本動漫。當時正值叛逆期,覺得自己想要脫離小孩,變得更強大。日本動漫故事裡,勇者鬥惡龍、騎士救公主,主角為了追求自己的正義,不惜流血流淚,結局永遠是邪不勝正,讓何達睿找到了心靈的寄託。


然而,當時父母也開始和何達睿溝通,如何練習做一個「成年人」,與人互動時說什麼場面話、給人台階下等。「和動漫世界相比,是兩個很強大的反差。現實為什麼要這麼多妥協?」何達睿心中仍然堅信,動漫的主角那樣才是正確的生命態度。


但國手選拔的失利,讓何達睿覺得二次元動漫和三次元現實世界被狠狠劃開來;看動漫這麼久,卻終究沒有跟動漫故事一樣的結局。


選訓營結束後,何達睿繼續獨自坐在圖書館思索了2天,看著電腦螢幕榜單上學長陳伯恩的名字,何達睿漸漸有了答案,「如果學長都可以,我沒道理不去做!」學長陳伯恩國二時血癌併發,卻仍在國三時拿下數學奧林匹亞金牌,在痛苦的化療中繼續堅持,高二奪得資訊奧運金牌。


對何達睿而言,陳伯恩就是活生生的動漫故事現實版,因此,決定選擇了繼續相信動漫世界中,不顧一切追求自己夢想的信仰。


另外,何達睿也想到,國中的程式比賽自己拿了第一名,但當時的第二名和第四名都晉級國手,「曾經比我弱的人超越我了,表示我也能透過努力,再度反超回來。」何達睿的思緒漸漸清晰,理出了答案。他還是相信動漫故事的價值,以「當上國手,拿下資奧金牌,進到MIT」為目標。


確立夢想 卻是一個人的孤獨旅程

想被選上國手、拿下金牌,必須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準備,很難同時顧及課業,準備大學考試。但何達睿評估過,奧林匹亞競賽的保障入學制度,對進入台灣的公立大學有一定把握,最後決定孤注一擲拚資奧。


然而,儘管覺得自己連退路都想清楚了,但這個遠離傳統升學道路的決定,並沒有得到身邊人的支持,老師和父母仍然希望他「以課業為本分」。


何達睿相當難過,不懂為什麼自己勇敢選擇一個夢想,不但沒受到支持,還要被阻撓?他不斷說服爸媽和老師,他還記得,自己讓媽媽不再反對的最後一句話是:「這場仗賭的是我的一年,我都不在意,你們在意什麼?到底是你們大人輸不起,還是我輸不起?」


而同學們,雖然不會是反對的那一群,但當他把目標放在資奧後,和同學相處就變少了,交集也愈來愈少。


「那種感覺就像是,同儕、師長對我投以迷途羔羊的眼光,在邁向資奧的入口處,看著我獨自走上這條路。」何達睿明白,只要退讓一點點,都可能讓夢想落空。


但「金牌」是個很遙遠的目標,要從何著手?何達睿認為得先估算自己離金牌多遠,才會知道如何具體往前邁進。


第一次選訓營的止步,讓何達睿意識到自己的「弱」。他戒慎恐懼,用最嚴格的標準鞭策自己,每週花上28~40小時,只要螢幕離開寫程式介面5分鐘,恐懼感就會油然而生,連1分鐘犧牲寫程式的時間都不敢。


在MIT看到不同世界

拿下金牌的何達睿,順利申請進入MIT就讀,深刻體會到美國社會的開放。相較於亞洲學生,見面總是三句不離成績,何達睿發現,美國學生的思惟截然不同,「對他們來說,不是先讀書,剩下的時間才分配給社交、運動等,而是把人生做一個整體規劃,往這個目標前進,各方面都要經營。因此,他們的話題中會分享最近去哪裡滑雪、NBA賽況如何,課業只是其中一環。」


「我想,假使同樣是參加資奧的決定,在美國可能就變得很簡單:你可以不支持我,但是要尊重我的決定,」何達睿很喜歡這個開放的環境,也希望在MIT找到下一階段目標,再度寫下實現夢想的二次元故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