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減少,孩子的專注力更好

孩子的玩具就像女人衣櫥裡的衣服,買得越多,反而越覺得自己沒衣服穿。自從我對玩具進行了一番大整理之後,小D每天的玩具只剩下「基本款」,她反而更加珍惜這些玩具,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樣。
  • 文/ 大 J
  • 2018-01-09 (更新:2023-10-03)
  • 瀏覽數46,518

玩具斷捨離,培養孩子好特質

小D出生的頭一年,我沒少買玩具,但經過這一年小D的親身實踐和我自己的觀察,我不得不承認,之前好多次「買買買」都是錯誤的。

我從來不怕犯錯,畢竟人的成長都是需要交學費的,但我每次犯錯後都會進行自我反省,儘量避免下次還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從小D的第二年開始,我有意識地對玩具進行了一場「斷捨離」。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我真心發現玩具越少對孩子越有益,下面就總結一下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玩具減少,孩子的專注力更好

小D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於玩具的專注力特別短,常常是摸一下這個,再啃一下那個,然後又去擺弄其他的玩具,每樣只玩幾秒鐘,好像對所有的玩具都不怎麼感興趣。我甚至一度懷疑她是否有過動症,後來小D的兒科醫生讓我拍一段小D平時玩玩具的錄影給她看。拍完錄影我看回放時,自己就發現問題出在哪兒了。

鏡頭裡看到的幾乎全是玩具,我自己看的時候都覺得眼花撩亂,更別說對於這樣小的孩子,她自然會三心二意,什麼都想看,但什麼都不能專注很久。透過錄影,我還發現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經常去打擾她。只要一看到小D對某個玩具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我就會立刻拿起身邊另一個玩具對她說:「看,這個是地鼠鑽洞!」正因為玩具隨手可得,我從未真正給她時間去探索,或者幫助她一起發現玩具有趣的地方。如今小D的遊戲墊上每天只放一兩樣玩具,她反倒越來越能專注地玩很久了。

 

玩具減少,孩子的想像力更好

孩子的玩具就像女人衣櫥裡的衣服,買得越多,反而越覺得自己沒衣服穿。自從我對玩具進行「斷捨離」之後,小D每天的玩具只剩下「基本款」,她反而更加珍惜這些玩具,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樣。

我在小D9個月時買過一組套圈玩具,到現在她還很喜歡玩,但玩法已經不限於套圈了。有時,套圈是她和娃娃打扮時用的手環;有時,套圈是甜甜圈,她會上下翻面,「烤熟」後會邊吹邊說「燙燙燙,等凉了以後餵娃娃和小動物們」;有時,套圈又是她的望遠鏡,她會把它放在眼睛上看窗外的小鳥,然後特別開心地說:「看到了!」每每看到這些,我都不禁會想,如果我給她買了手環、甜甜圈仿真玩具、望遠鏡,也許她就不會有這麼多運用創意的玩法了吧,這該是多麼大的損失啊!

 

玩具減少,孩子的秩序感更強

我之前一直搞不明白一件事:小D每次去上早教課時,老師說「整理玩具了」,她都會特別配合地幫忙把玩具放進籃子裡;但在家裡,每天睡覺前我要求她整理玩具時,她卻不配合,要麼敷衍地扔幾個玩具到籃子裡,就和我說「好了」,要麼就索性逃跑。

後來我和早教課的老師聊起這個問題,她問我,你家玩具是不是特別多?老師告訴我,低齡的孩子只能處理簡單的任務,如果他覺得某個任務對他來說過於複雜,他就會本能地逃避這個任務。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早教課上每玩好一個玩具,老師就讓孩子們整理好,然後再玩下一個玩具。

聽了老師的話,我想想還真是這麼一回事,每次小D睡著後,我把散落在遊戲墊上的玩具分門別類地整理完,尚且需要一些時間呢,何況讓這麼小的孩子去完成這樣的任務?她肯定很容易受到挫折。

在我有意識地減少玩具後,小D幫忙整理玩具的熱情真的就像在早教課上那樣高漲。環境的整潔,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讓孩子參與到整理玩具的過程中,也能進一步強化她的秩序感,有利於培養孩子能成為一個做事有條不紊的人。

當然,少買玩具不等於沒有玩具。我十分倡導孩子在玩耍中學習,而玩具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我現在買玩具時已經不會盲從跟風了,哪怕是「網絡爆款」,哪怕是「專家推薦」,我每次看過後,仍然會特別理性地根據自己的原則篩選一遍,不符合原則的我堅決不買。重質不重量、同類型的玩具不重複購買、不買超出月齡很多的玩具,這些是最基本的原則,大家都比較熟悉。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挑選玩具時的其他原則。

 

為孩子挑選玩具時的三大原則


〔原則1〕不買「聲光電」玩具

這是我選擇「聰明玩具」的一大標準。「聲光電」玩具看上去十分酷炫,而且一開始也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使用下來你就會發現,當孩子掌握了那些聲光電的機關後,馬上就會失去興趣,因為這類玩具是缺少「內涵」的。孩子的玩具就像女人衣櫥裡的衣服,買得越多,反而越覺得自己沒衣服穿。自從我對玩具進行「斷捨離」之後,小D每天的玩具只剩下「基本款」,她反而更加珍惜這些玩具,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樣。

此外,「聲光電」玩具會大幅度降低孩子自言自語或者和他人對話的概率,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因為它們的刺激太多、太強,一下子就讓孩子被過度包圍,從而導致他們只是被動接收資訊,而不會去主動思考(和看電視的情況差不多)。


〔原則2〕選擇開放性或有開放性潛質的玩具

所謂開放式玩具,是指並沒有規定需要如何玩的玩具,比如黏土、積木、球類等。而具有開放式潛質的玩具,是指那些儘管一開始就規定了玩法,但孩子還有機會進行再創造的玩具,比如上文提到的套圈玩具、角色扮演玩具等。這個創造或再創造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的良好契機。


〔原則3〕選擇娃娃玩具時,要平衡寫實和抽象兩方面

學齡前孩子的玩具不宜過於抽象,最好能寫實一點,但也需要在這兩方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對於如何選擇娃娃,沒有五官的木頭娃娃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就過於抽象了,而像芭比娃娃這樣高度逼真的娃娃,我也不推薦。芭比娃娃太過於逼真,太注重細節,孩子看到娃娃就會知道她是誰、她要幹麼、她的心情如何,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孩子的想像空間。

我推薦的娃娃玩具是最「樸素」的娃娃,「樸素」的娃娃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孩子進行再創造,孩子可以賦予她(他)更多的生命力:她(他)是開心還是難過?是厨師、公主還是老師?表達能力強的孩子,還可以根據想像針對娃娃演繹出很多不同的故事版本。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玩笑話:對於女人來說,沒有什麼事不是一個包可以解決的,如果有,那就是兩個包。這是一個人們習慣用物質來填補精神空虛的時代,仔細想想,給孩子買玩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很多父母就是透過不斷地給孩子購買玩具、衣服等,來彌補他們自己內心的匱乏感,來補償他們缺席孩子成長的愧疚,來掩蓋他們不願用心陪伴孩子的真相。

 

【大J 特別提醒】

給玩具來場「斷捨離」吧,讓父母和孩子都能回歸到親子生活的原點— 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只需要一半數量的玩具,但需要父母兩倍時間的陪伴,還孩子一個真正精神富足的童年吧!

 

摘自 大 J《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個華人媽媽在紐約曼哈頓的教育大震撼(最適合2~6歲黃金學習期的全方位育兒書)》/野人文化

 

Photo:Buster Benson,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