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愛樂:讓孩子愛生活比讓他成為頂尖更重要

親愛愛樂沒有指揮,大小孩跟小小孩混在一起,有的拉得比較好,有的拉得比較差,但因為長時間的團練,他們學會了彼此聆聽,然後才能一起往前,音色相當特別!老師說,那只有當每個人,都願意出一分力,願意為彼此停下腳步,彎下腰,等一等的時候,才能夠一起完成的一件事情,而那也是現在充斥著競爭跟比較的環境中,最缺乏的一種理念。

提琴、音樂,對住在台灣山區的孩子來說,從來不是他們能夠夢想的領域。這些孩子,處於最底層的角落,很多家庭的生活、經濟都是問題;可是陳珮文老師說,孩子的天分不能浪費,那是老天爺最寶貴的禮物,只要孩子願意學,老師就不能放棄。10年前,王子建、陳珮文這一對上山教書的年輕夫妻檔,一步一步從體制內開始,展開了他們跨越體制的實驗教育。

 

透過提琴,改造偏鄉孩子命運的契機

陳老師一直記得最早開始學琴的那個孩子。小學畢業後,他再也沒地方可以學琴了。上了國中,他開始學會其他的事情:抽菸、喝酒、打架... 她常常想,如果那時可以讓這孩子一直學下去,或許,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於是這對熱血夫妻檔開始投入提琴教學,用自己的薪水貸款買車,方便讓孩子留校吃飯練琴,一直到九點,再一個個送回家;接著又在草屯買下一棟透天厝,充當宿舍,讓孩子下山讀國中時,有地方可以住;在宿舍裡面,所有的孩子都一起練琴,從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孩子們從看不懂五線譜開始,到現在,他們的琴譜,連老師也看不懂了。這10年來的每一天,彷彿如同昨日一般,歷歷在目。

 

卯足心力全心付出

10年來,親愛愛樂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王子建跟陳珮文老師豁出去一切,想辦法嘗試摸索,只想達到最開始的那個小小願望:想讓這些孩子,有機會變得幸福…於是大人拚了老命,孩子也拚了小命,努力的練習練習,成就了今天親愛愛樂這個大家庭。

雖然孩子學音樂的學費非常昂貴,親愛愛樂的經費向來捉襟見肘,加上提琴不屬於原住民樂器,相關補助非常少,這也逼著親愛愛樂,走出了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 他們向來不靠補助,幾乎全部經費都靠自己籌措。

即使錢不多,許多支出都是靠老師貸款,但從來不少孩子的學費,也從來沒有餓過肚子,他們教會孩子一件重要的事情,只有卯足力全心付出,才能得到別人搶不走的成果。

 

親愛愛樂不只是「學音樂」

近年親愛的孩子,在台灣各項青少年樂團賽事中,都是常勝軍;今(106)年七月組團前往歐洲,在奧地利維也納的音樂聖殿,拿下全球青少年音樂比賽絃樂組冠軍,也讓全世界聽見了台灣。但在看不見的背後,更大的成果是:「親愛的孩子在碰到挫折跟失敗時,也能夠坦然面對」。

其中,特別受到評審跟音樂界關注的是,親愛愛樂沒有指揮,大小孩跟小小孩混在一起,有的拉得比較好,有的拉得比較差,但因為長時間的團練,他們學會了彼此聆聽,然後才能一起往前,音色相當特別!老師說,只有當每個人,都願意出一分力,願意為彼此停下腳步,彎下腰,等一等的時候,才能夠一起完成的一件事情,而那也是現在充斥著競爭跟比較的環境中,最缺乏的一種理念。

 

我們並不期許孩子在各行各業裡成為頂尖

王子建老師這樣說:「社會需要很多頂尖的人,但需要更多愛生活的人!」所以老師透過提琴跟音樂,讓孩子從「接受」的過程中,學習「給予」的能力,我們總是提醒孩子要記得剛開始是怎麼接受幫助的,將來如果有能力也要去幫助別人!

在親愛愛樂的教育裡,提琴跟音樂,只是一種傳遞信念的工具,並非人生的全部;重要的是,孩子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從大人真實的給予裡面,感受到安穩而踏實的付出。他們不管怎樣都會被愛、被信任、被傾聽、被接受,即使犯錯了,都有一雙手會一直牽著,有一顆心會耐心等著他們回頭,不管是吵吵鬧鬧,或者是安安靜靜,都會陪著走下去的那種幸福。

 

學琴只是「剛好」而已

我們希望外界能了解做這件事的核心價值,學小提琴只是「剛好」而已,這些行動不是要培養音樂家,音樂並非只是技術,而是素養,我們希望透過文化發展,淬鍊、精緻、栽培孩子的人格,讓他們能滿足生活的現況,創造可累積台灣文化的勞力人口,並讓自身心靈富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展現自我價值、尊重各行各業;而更深遠的實驗和教育意義在於:我們雖從經濟面著手,但要將效益深化到文化面,最終再循環回到經濟面,對於整個社會才有具體的貢獻。

 

也因為有了希望,親愛愛樂期待能夠成為溫暖、善良、願意努力、能夠手心向下、懂得包容的並傳遞出去。所以每年暑假,王子建與陳珮文老師都會帶著整個團,為其他的弱勢團體募款,並開始資助其他偏鄉學校,投入提琴教育。對親愛愛樂來說,或許老師不應該只是孩子生命中的過客,而學生,也不只是坐在教室裡的那些孩子,而是傳遞幸福的種子。



看完整《親愛愛樂》創新教育專案

 


【全臺100個創新教案│延伸閱讀】

手作月琴,走唱藝術

古典旋律與文學想像的浪漫相遇

「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

 

數位編輯:楊逸慧、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