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改革─著力思惟訓練,看重「育人價值」

為了培育更具創造力的人才,各國紛紛從教育著手,近年上海正進行全面性的教育改革,值得台灣借鏡。
  • 文/ 徐荷
  • 2015-09-01 (更新:2015-09-07)
  • 瀏覽數6,149

為了培育更具創造力的人才,各國紛紛從教育著手,近年上海正進行全面性的教育改革,值得台灣借鏡。

 

在超速運轉、蓬勃起飛的上海市,人才的需求讓教育改革同樣超速進行。除了在2009年OECD在65國針對15歲青少年舉辦的PISA競賽中,上海市拿下閱讀、數學、科學三料冠軍,讓國際驚訝、懷疑,繼而好奇、矚目,台灣與上海教育工作者的參訪交流,近年來也漸漸增加。

 

 

一個人的價值,更勝分數、能力

 

除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令台灣參訪者印象深刻,上海市從教材、師資培訓、試題設計、教師與父母互動等,全面性的教育政策配套,更是值得借鏡。

 

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初中語文教研員謝琳受訪時指出,上海二期課改發展至今已超過10年,最大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也就是要在一期課改講求的「素質中心」基礎上,更強調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養成的能力、習得的方法,都要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鋪墊。「目前,最強調看重的是如何讓學生從『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謝琳說。

 

不管是數學、英文、理科,教師很看重課程中與課後的連結,以及學生的思考邏輯。教師在課堂上,最常問的問題是:「你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除了以上的結論,另外的角度呢?」教齡在20年以下,尤其是教齡3~5年的數萬名新教師,他們是教學的生力軍,「視野非常寬廣,知道要解構知識,聯繫拓展,對學生的發言很重視,尤其著重思惟訓練。」負責做教學研究15年的謝琳,對上海的年輕教師充滿信心。

 

目前,教學重點也更看重根本,也就是「育人價值」。因此在教學上,不只是看到分數,更是要看到「人」。正如日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教授對畢業生語重心長的致辭:「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他向台下學子強調:「如何在誘惑和艱難中保持人性的尊嚴、贏得自己的尊重,並非易事,但卻很值得。」這樣的價值觀同樣在上海的中小學教育中,漸漸落實。

 

上海復旦附中老師黃榮華教的是高一,一開學,其他老師給學生的第一個作文題,通常是重要或值得紀念的日子,不過黃榮華卻刻意選一個平常的日子,要學生寫出平淡的幸福感。不管是數學、科學,不少優秀教師都想在教學中,設計出讓孩子體會「人」的價值的內容,如韓毅教授一樣,想讓學生們從爭名逐利的誘惑中,找到生而為人的意義。

 

 

不只有筆試,升學考試多元又靈活

 

除了教學方法與內容的轉變,升學考試的配套方案,以及各個示範學校招生考試的題型,多元又靈活,也讓人對上海教育目前的樣貌,十分驚豔。謝琳的女兒今年剛好初中畢業,對於上海市的升學考試,她特別有心得。

 

在上海,雖然所有中學生的升學考試主要是會考,然而,多年來,在會考之外,也已增添了不少配套措施。全市有一百多所市重點學校,可以自主招生。不少學校挖空心思,自主研發考題,有些學校的入學考題非常有創意,例如某所高中的入學考試要考「實踐題」,將考生分組,不同組不同題目,可能是要他們根據學校平面圖,搭建十組校園設計模型!考核方式由老師和學長實地跟蹤、評估,過程非常繁複。很多學校除了書面筆試,還要口試,例如英文口試的題目是現場抽題,給考生一幅圖畫,3分鐘準備,然後請他用英文表達出畫中的意涵。

 

也有一些特色學校,如上海市第八中學專招男子班,雖然只有兩班,校長卻親自到一些辦學口碑好的初中,花一小時與考生見面,從中挑選他認為合適的學生,再做進一步的考試。多元的考試形式,也讓上海的教育產生質的改變。

 

 

小學生不能有書面回家作業

 

去年9月起,全上海的低年級學生皆不可以有書面考試,也不能有書面回家作業!學生的表現評定,不可以用分數,而只能打等第。

 

在35分鐘的課堂裡,老師們須盡力做好口頭作業,確保孩子們學得會。上海市閘北區實驗小學的數學老師謝婧表示,全校老師因此都得從只會出考卷的老師,成為會遊戲的老師,他們必須自己手工製作口算卡片、答題卡,想出寓教於樂的遊戲,幫助孩子學習。

 

教孩子學加法,例如15+16,老師會用教具教孩子一種方式,但是,不要求學生只用這種方式解題,因為解題的方法可能有6~7種,孩子可以用自己的邏輯去計算出答案。老師也不是只要求答案對了就好,而會要孩子將思考的過程說出來,甚至在考試時,要求學生用2~3種方式來解題,主要就是重視思考的過程。

謝婧認為,五年多來,她覺得孩子的計算等技術性能力可能稍降了些,但孩子的能力並沒有下降,他們敢發言、敢思考。畢竟,孩子有學習動機,能夠養成學習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

 

老師的養成及互相支援也非常重要。上海市閘北區實驗小學每週都有一個下午,老師不排課,而只做討論、研習交流。老師間會互相交換彼此研發的教學遊戲、教具及教法。

 

過去,老師重視例題的重複演練,現在,老師以引導為主,不是要單向吸收,而是要讓他懂得比較、歸納、思考。「孩子的確愈來愈難教,教學方法必須愈來愈靈活,」謝婧笑說。

 

此外,上海的學校很懂得運用數位資源。老師們會自己開發App,在上面除了教學,還有評價及反饋的設計。運用網路平台做示範教學,讓老師直接觀課,互動,「信息素養從小學時就培養,」謝琳說。加強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養成學生的數位素養,是政策重點。

 

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平台上,上海的教育已讓台灣不得不關注,從中取經。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