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孩子討厭、凡事溫柔勸告,只會養出有公主病和王子病的孩子

「我討厭媽媽動不動就生氣,我喜歡爸爸,因為爸爸比較溫柔。」聽到孩子這麼說的母親深受打擊。任誰聽到自己成了孩子眼中的討厭鬼都會非常在意,也就變得不敢斥責,一味寵溺孩子,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

非常不想被孩子討厭,對孩子溫柔的父母,說穿了是「為了自己」

父母之所以不責備孩子的最主要理由,就是基於「不想被孩子討厭」的心理。

「我討厭媽媽動不動就生氣,我喜歡爸爸,因為爸爸比較溫柔。」聽到孩子這麼說的母親深受打擊。任誰聽到自己成了孩子眼中的討厭鬼都會非常在意,也就變得不敢斥責,一味寵溺孩子,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問題是,大人被孩子脫口而出「討厭」、「溫柔」等情緒性字眼給牽著鼻子走,卻忘了身為父母的教養使命。

親子關係本來就不該建立在「想討對方喜歡」、「不想被對方討厭」這種關係上,而是奠定於更深的情感層面。就孩子的立場而言,要是看穿父母抱著「不想被孩子討厭」的念頭,應該會覺得父母有種無法依靠的感覺。倘若真的為孩子著想,就算遭到孩子激烈反抗,被孩子討厭,為人父母也必須嚴格教養才行。

非常不想被孩子討厭的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溫柔,其實「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這就不是溫不溫柔的問題了。

 

真正的溫柔,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而嚴格管教的父母

如果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敢於嚴詞管教,不怕被孩子討厭也是身為父母的重要職責。不要期待別人代替你扮演這樣的角色,正因為是父母,所以一定做得到。

因為不想被孩子討厭而寵愛孩子的父母,與也許會被孩子討厭,但為了孩子的將來還是嚴格管教的父母,哪一種父母才是真正的溫柔父母,可說一目了然。

也有覺得孩子被罵很可憐,所以不忍心對孩子說不的父母。狠不下心責備孩子的父母最常用的藉口就是孩子被讚美時很開心,一被斥責就會哭,看起來很可憐,所以罵不出口。任誰被斥責都會心情低落,尤其看到自己的孩子因此沮喪,更是於心不忍。但如此短視的同情絕對不是為了孩子著想,或許孩子被斥責時情緒低落、看起來很可憐,但要是不設法改變他們的偏差行為與態度,將來勢必墜入更可憐的境地。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中,不知改進自己的偏差行為與任性態度,長大後的他們就是不被朋友信賴的麻煩傢伙,也無法贏得客戶的信賴,在職場上頻頻碰壁、出錯。

說穿了,狠不下心斥責孩子的父母其實只想到自己,並非溫柔對待孩子,也沒有為孩子的將來設想,完全沒想到自己身歿後,孩子必須要有獨立強健的身心才能生存下去,只想猶如疼愛寵物般與孩子膩在一起。

 

當孩子到了應該自立的國中、高中年紀時,這樣的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依賴他們,向他們撒嬌,遲遲無法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正值青春敏感期的孩子也會察覺父母的心情,想到自己要是自立後,父母會覺得很寂寞,只好繼續當個依賴父母、向父母撒嬌,缺乏獨立自主能力的年輕人。

這樣的教養方式當然不是為孩子著想,因為孩子會比自己活得更久,所以就算自己不在人世,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活下去,慢慢學會放手也是身為父母的愛與溫柔。

雖然孩子離巢,父母難掩落寞,但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還是要忍受這股寂寞,所以敢於嚴格管教也是依循為人父母的使命感,一種敢於放手的溫柔。我曾進行一項針對大阪市幼稚園老師所做的調查,關於「現今父母最令人在意的問題」,約莫半數回答:「沒有身為父母必須教養孩子的自覺。」

足見只想與孩子愉快膩在一起的父母,絕對稱不上溫柔。真正溫柔的父母會以更長遠的考量來教養孩子。

寧可含淚看著孩子為了學會獨立,吃足苦頭,也不要見到孩子在自己的保護下長大,成了無法獨立自主的人而悔恨懊惱,這才是真正的溫柔,不是嗎?

 

讓孩子覺得缺乏安全感的父母

面對我對於親子互動猶如朋友的質疑,學生們也有這樣的心聲:「現在的父母缺乏威嚴感,給人不太可靠的感覺,父母在孩子眼中應該是可靠的避風港。」

「雖說親子關係如同朋友也不錯,但世代明顯不同,身為父母卻要討孩子歡心,和孩子像朋友般親暱,總覺得很不以為然,未免太缺乏為人父母的自覺吧!」當然也有給予肯定的意見。「周遭很多都是感情好得像朋友的親子,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吧?」「親子像朋友一樣感情好,哪裡不對啦?」但也有人雖然想反抗喜歡當朋友的母親,尋求自立,但因為弟弟沒有反抗,所以這樣的親子關係一直持續著,什麼事都要和父母分享,無法掙脫束縛,深怕自己進大學後沒辦法交到朋友。

此外,也有學生覺得自己的雙親雖然很溫柔,但總覺得他們過於在意孩子的情緒,缺乏威嚴感,希望他們要有為人父母的堂堂風範。雖然遭爸媽嚴詞訓誡難免會生氣,但真的很羨慕別人的父母如此可靠。

過份在意孩子情緒的父母,的確讓孩子覺得很沒有安全感。為人父母就要有成熟大人的堂堂風範,否則很難成為孩子遭遇困難時,可以倚靠的避風港。

走在通往自立路途上的徬徨年輕世代抱持著這般想法,渴求父母能成為他們的可靠後援。

 

摘自 榎本博明 《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時報出版 

 

Photo:Jenn Evelyn-Ann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陳宣雯(210726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