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給的讚美和溫柔 對孩子來說是包裹糖衣的毒藥

雖然從小一直覺得自己的父母很溫柔,但現在想想,或許是因為父母本身不夠成熟,沒有當父母的自覺,所以其實他們一點也稱不上是溫柔的父母,只是圖自己的方便,縱容孩子罷了。並非真的為我著想。

父母自己也沒察覺的問題

雖然從小一直覺得自己的父母很溫柔,但現在想想,或許是因為父母本身不夠成熟,沒有當父母的自覺,所以其實他們一點也稱不上是溫柔的父母,只是圖自己的方便,縱容孩子罷了。並非真的為我著想。

有些人會像這樣對自己的父母,提出質疑。隨著成長,才恍然明白父母的溫柔其實一點也不溫柔,這種情形可說屢見不鮮。問題是,向父母抱怨這種事,父母恐怕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束縛。

就算父母真的是為了自己的方便而縱容孩子,但他們絕對不會這麼想,認為自己疼愛孩子,努力當個溫柔父母。

因此,身為子女很難揭露父母的溫柔欺瞞,而且勢必會換來父母一頓「你在胡說什麼!」、「不知感恩」的斥責,不然就是哭喊:「怎麼會說出這麼沒良心的話!」。重要的不是讓父母能夠理解,而是克服父母造成的障礙,只要明白父母的扭曲溫柔造成自己的人格缺陷就行了,不必強迫父母承認。

其實沒有察覺父母的扭曲溫柔才是最危險的事,所以由衷希望雖然不清楚到底是哪裡不對勁,但就是感覺父母的溫柔飄散著危險氣息的人,可以邊閱讀本章,邊審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對於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與子女相處方式有疑惑的人,也務必參考本章來思考各種問題。

 

盡是「不責備孩子」與「以讚美教養孩子」的父母

我們時常看到像是「以讚美教養孩子」、「不責備的教養」之類的標語。

就連教養雜誌也吹捧以讚美代替責備的教養方式,正因為身處這樣的時代,以讚美教養孩子的父母變多了,被讚美教養長大的年輕人也變多了。

二○一五年,我針對二十歲左右的學生,以及三十世代∼六十世代的族群為對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相較於三十歲以上有三七%的人「小學時代常被老師稱讚」,大學生的比率竟多了一.五倍,高達五三%。

相較於三十歲以上有四二%的人「小學時代常被老師罵」,大學生僅二五%,可說非常少,國中和高中時代也有此傾向。

此外,相較於三十歲以上有四三%的人認為「自己的父親很嚴厲」,只有三二%的大學生覺得父親管教嚴厲。認為,「自己的母親很嚴厲」的人也是,相較於三十歲以上高達五一%,大學生只有十%,但因為感覺嚴厲的基準不一樣,所以差異可能更大。

相較於三十歲以上有二十%的人「常被父親稱讚」,大學生則是大幅上升至三四%。「常被母親稱讚」一事也是,大學生以六一%遠勝三十歲以上的三六%。

我在拙作,《被讚美教養大的孩子,成了不成材的媽寶》對於當今時代風潮提出質疑,為何取了如此極端的書名呢?因為我想探討「以讚美教養孩子」、「不責備的教養」等作法確實對父母來說比較輕鬆,相信以讚美代替責罰能提昇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事實上卻教養出越來越多抗壓力低、有玻璃心的年輕人,並試著檢討現今溫柔當道的教養風潮。

之所以奉行「以讚美教養孩子」、「不責備的教養」,其實是因為對於教養一事深感疲累,也不想被孩子討厭而萌生的念頭,不是嗎?著實讓人懷疑真的是出於「為孩子著想的溫柔」嗎?

其實,思考一下就會明白。以讚美教養孩子、不責備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究竟是怎麼個溫柔,怎麼個不溫柔。

 

摘自 榎本博明《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時報出版 

 

Photo:Patrick Fore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