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主張」而是「分享」

家庭的關係不是「主張」,而是「分享」。當你願意站在這個觀點,放下防衛並且發現值得感激的某些事情,並且探索彼此的差異,能分享對立價值的不同,允許彼此可以有所不同,也會帶來彼此接納。
  • 文/ 米媽
  • 2017-12-06 (更新:2017-12-06)
  • 瀏覽數8,124

最近特別喜愛能更換筆芯的鋼珠筆。前去文具行購買筆芯時,挑到了一枝筆頭分岔導致墨水無法書寫順暢的產品,購回後自己苦惱了一個下午。突然靈機一動,為何不將筆頭更換?於是,興沖沖地將一枝原本要更換丟棄的綠色墨水筆頭拔起來,裝在新購買的筆芯上。一開始時,墨水因著藍綠交替,有許多的混雜,漸漸地,顏色愈來愈清晰,書寫也舒暢了起來。

生活中也常會發生筆頭分岔的狀況,讓我們內心的感受無法順利地說出,以至於表達不順暢,甚至被誤會了原本的關心與熱情。家,是回憶的倉庫,得想法子處理這些層層疊疊的記憶。

 

若家人令你傷心,讓對方知道,才不會折損你們的愛

人們在得不到贊同的時候容易變得專橫,當人們試著為自己辯解的過程中,批評使得原本容易的事情變得困難且複雜。

免受批評是每個人的渴望,然而,要如何改善關係,並且免於情緒負擔地正向思考?

對我而言,能放心且誠摯的溝通,是來自於能被肯定與尊重優點,並且透過有效的溝通來減少歧見。而最高原則,便是能真心地表達感激!

當你的朋友或家人,做了令你傷心的事,應當讓對方知道,別假想或希望對方能明白而先來找你道歉。因為,積壓與埋藏情緒太久,它們會在不恰當的時機爆發出來。

多數的衝突是想證明自己深具價值,甚至有時將不相干或者喜愛的人事物牽扯進來。

 

了解本質差異,才能減少衝突與眼淚

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可以同時炒3個鍋,同時可招架郵差、煮飯與小孩的睡哄,而男性只能專注於一件事情。男性需要無條件的接納,而女性想要在對方的內心居首位。男性習慣性解決問題,當他無法解決女性焦慮的問題時,會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女性希望男性了解與傾聽,並且常在你的思念中。

先天氣質與個性的差異會反應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差異,反映著不同的靈魂與個體不同的價值觀、原生家庭、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影響。

例如:亞洲傳統觀念對男性的標準是喜怒不形於色,以為得到鼓勵的方式是依靠成就而不是表達感受,所以當男性受傷時得忍受疼痛,代表他的成熟。於是,你會看到男性受氣回家時,通常不想對話,而是拿著遙控器或者滑鼠看著螢幕紓解壓力,那是他可以躲藏情緒宛如洞穴般的安全地帶。

而女性被教導著被愛就要失去自我,所以總是忍耐著溝通上的摩擦而忍氣吞聲。我腦海顯現了假若一個不懂表達感受的男性,與失去自我的女性組成家庭,這會帶來怎樣氛圍的家庭?

 

人們常不小心以怒氣展開溝通,且無意識地讓對方沮喪

家庭的關係不是「主張」,而是「分享」。「主張」只需要一個人,分享就需要兩個人才行。分享差異並不需要同意,但是必須接收對方傳送過來的訊息。當你願意放棄要求,才能平靜地與對方分享彼此的差異,不帶怒意地回想自己的感覺,並且解釋何以讓對方誤解的理由。

價值觀的對立,容易引發衝突。差異是很自然的存在,接受彼此是不同存在的事實,定位對方不同的意見出發點,是幫助而不是傷害。當你願意站在這個觀點,放下防衛並且發現值得感激的某些事情,並且探索彼此的差異,能分享對立價值的不同,允許彼此可以有所不同,也會帶來彼此接納。

 

將批評論斷轉化為感激真的有用嗎?

我想多數人,對於真誠的感激不只是喜愛,而是「求之若渴」;家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如此。看重家人為你做的任何小事,並且肯定與家人的價值,真誠地表達感激之意,這是創造雙贏的溝通關係。

Photo:Felipe Fernandes,CC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