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父母這樣教》培養孩子獨立的祕訣:放手不放任,讓他在父母可掌控的範圍探險

荷蘭父母認為培養孩子獨立與主動的祕訣,就是讓他們在父母可以掌控的範圍探險,隨著孩子探險的範圍逐漸擴大,父母也會漸進式地放手,這就是荷蘭青少年「轉大人」的方式。

國中生想跟朋友去跨年,父母該允許嗎?

我們家附近因為看得到101煙火,跨年時街頭滿滿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我們對這種跨年狂歡氣氛已經無感,但有一年對我們家來說還是比較特別,因為我們家的下一代中,終於出現第一個提出要去跨年的成員,就是我太太的大外甥。

這個外甥是我太太家族的第一個孩子,那年15歲,功課好也很優秀,年前跟媽媽提出想跟幾位好朋友去外面跨年,他媽媽(也就是我太太的大姊)緊張得要命,覺得三更半夜還在外面很危險,一方面擔心跨年人潮多,二方面擔心捷運站容易發生推擠意外。但擔心歸擔心,當媽媽的也很能理解國中生想跟同儕一起倒數跨年的心願,因此陷入了兩難。

焦慮半天後,大姊向兩個妹妹徵詢,到底該不該同意寶貝兒子自己去外面跨年。也許是兩個妹妹比較年輕,距離「瘋跨年」的年紀還沒有很遠,覺得台北市已經有辦跨年晚會的豐富經驗,其實沒有想像中危險,與其一直白擔心,不如教兒子碰到危險的情況應該怎麼處理,例如遇到推擠該怎麼保護自己等等。在兩個阿姨的支持下,外甥總算是如願以償。

我很佩服大姊在面對抉擇的難題時,願意向妹妹尋求意見,並接受不同的意見。相信這對她還有兒子來說,都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

 

家有追求自由的青少年, 父母原則上會允許孩子去探險──讓孩子放膽去試,父母從旁輔導,確認孩子是否做好準備

差不多同樣時間,我姊姊告訴我,她們家的老二今年冬天也有個類似的探險活動。

荷蘭中學在聖誕節及跨年期間會放兩個禮拜的假,許多公司也會配合這個假期舉辦優惠活動,像荷蘭鐵路局在寒假時就提供團體優惠,吸引親朋好友互訪或前往外地度假。

我的外甥女今年14歲,功課相當不錯,是個聰明伶俐的少女,她看到鐵路局的優惠,就想把握機會跟朋友去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大採購。

姊姊家住在荷蘭南部大城的郊區,距離阿姆斯特丹並不近,搭火車需要近三個小時。在不少人眼中,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惡名昭彰,小偷出名地多,除了錢包容易被偷,阿姆斯特丹的酒、大麻及性產業都很氾濫,外甥女自己赴阿姆斯特丹一日旅遊,要是真的出了什麼事,爸媽又在非常遙遠的地方,無法第一時間趕到,聽起來滿危險的吧?

那麼,我姊姊是怎麼處理的呢?

「老實說,我根本不知道鐵路局有這個優惠,這還是我女兒自己找到的資訊,兩個人去總共二十五塊歐元,一個人來回才十二塊半(約新台幣五百元),她能找到這個划算的方案,也滿厲害的!加上她們去阿姆斯特丹玩,行程、交通都要規劃,應該可以從中學到不少,作為她的母親,我應該鼓勵她獨立學習的行動,雖然心裡會擔心,但還是答應了。」

姊姊之所以讓外甥女去阿姆斯特丹探險,是因為她也認為女兒在平常生活很有責任感,不僅功課不太需要爸媽三催四請,也常幫忙做家事。女兒若是能自動自發照顧自己的生活,相信她在外面碰到意外情況,也能做出對的選擇,有能力自己解決碰到的問題,因此不太擔心女兒無法克服可能發生的危險。

面對家有追求自由的青少年,多數荷蘭父母採用這樣的原則:為了培養獨立的孩子,鼓勵他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和興趣,就算過程中有點風險,還是讓他放膽試試,父母頂多從旁輔導,確認他真的準備好了。

荷蘭父母原則上會允許孩子去探險,因為他們希望啟動一種正向循環,讓孩子體驗他感興趣的活動,若是喜歡,便可以更積極地參與,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萬一試過後覺得不喜歡也沒關係,可以再找別的嗜好。

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可以慢慢找出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在追尋的過程中,也學到了規劃的能力,並對自己人生的方向負責。

 

培養孩子獨立的祕訣:放手不放任,讓他在父母可掌控的範圍探險

荷蘭父母的態度跟許多台灣父母剛好相反,台灣父母認為孩子要先滿足一些條件(例如功課要夠好,月考要前三名)才可以去探險,這就是台灣父母所謂「不行……,除非……」的態度,大原則是先拒絕孩子要求,再設下比較高的門檻。

在荷蘭,父母基本上認為青少年應該多去探險,只在一些特例的情況下,父母才會反對,這便是荷蘭父母「可以……,但是……」的態度。然而,荷蘭的父母並不是答應了就不管事,對於孩子的計畫,父母會先思考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哪些?孩子是否有辦法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因此荷蘭父母採用「可以……,但是……」的框架來確認孩子是否準備好。

以我姊姊為例,當她聽到外甥女想搭火車赴阿姆斯特丹,第一個想法可能是「但女兒有辦法自己搭火車安全地來回阿姆斯特丹一趟嗎?」外甥女已經很有搭火車的經驗,也知道如何「轉車」或搭錯車該怎麼處理。

相對的,姊姊8歲的兒子較沒有搭火車的經驗,姊姊可能會問他:「但是,你要是需要轉車,怎麼知道你轉到對的車廂呢?」因此,姊姊可能不會允許兒子自己搭火車出遊。

此外,姊姊可能還會擔心「我相信我女兒,但跟她一起去玩的朋友,是否會帶壞她?」不過,我姊認識外甥女同行的友人,還說:「跟女兒一起去阿姆斯特丹的朋友,是一個很認真也很友善的女孩,不是什麼壞朋友,兩個人去應該會玩得很開心。」

姊姊也思考了在阿姆斯特丹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便問女兒:「妳可以去阿姆斯特丹,但是萬一妳錢包被偷了,妳怎麼辦啊?」

外甥女想了一下,就說:「我當然會注意錢包,但倒是沒想過如果被偷了要怎麼處理。」

姊姊告訴她:「妳可以先打電話給銀行,跟他們說錢包被偷了要停卡,確定妳戶頭裡的錢不會被偷領走;至於現金,可以部分放在錢包,部分放在其他地方,萬一錢包被偷,也不會完全沒錢可用;另外要是車票不見了,可以先請朋友幫妳買,之後再還錢給她。」

也就是說,姊姊用「可以……,但是……」的態度,預想外甥女想要探險的活動可能會碰上什麼困難,若發現有一些事情女兒還沒想清楚,就可以詳細跟她說明萬一發生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

確認女兒已經準備好應付所有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後,姊姊繼續說:「萬一妳真的碰到無法克服的問題,阿姆斯特丹離我們家也沒有遠到哪裡去,妳可以打電話給我,我還是可以開車去接妳,不過我也很忙,不要隨便打給我!」

「棘手的情況也是學習的機會,譬如錢包被偷了當然很麻煩,但有了這樣的經驗,下次應該會更小心,避免再發生這樣的慘事。」姊姊如是說。

這顯示當媽媽的已經先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最糟的情況也在姊姊的掌握之中,整件事聽起來像是當媽的完全放手,其實是幾經思慮經過評估後才做出的決定。荷蘭父母認為培養孩子獨立與主動的祕訣,就是讓他們在父母可以掌控的範圍探險,隨著孩子探險的範圍逐漸擴大,父母也會漸進式地放手,這就是荷蘭青少年「轉大人」的方式。

其實,孩子的準備往往比大人想像的還要充分,畢竟過去十幾年來,父母已經用身教、言教告訴他如何趨吉避凶照顧自己。當孩子提出向外探險的要求,爸媽除了要好好教育他們學習保護自己,更重要的,就是懂得放手,讓孩子從實際的體驗中學習成長。

 

 

摘自 韋岱思《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會獨立思考、創意高、行動力強的孩子才快樂!》/野人文化

 

Photo:tecla tecla,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