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父母:「打工會影響課業,還是專心讀書吧!」 荷蘭爸爸:「資源有限欲望無窮,自己賺錢才能懂得規劃與節制。」

打工也是學習金錢價值的方式之一,打工很花時間,賺的錢又少,對青少年而言,為了滿足自己物質欲望而賺取血汗錢的經驗,可以讓他們知道賺錢不易。

教育小孩養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台灣父母:「打工會影響課業,學生時代還是專心讀書吧!」

VS.

荷蘭爸爸的真心話:「資源有限欲望無窮,自己賺錢才能懂得規劃與節制。」

 

高中畢業環遊世界,父母不會出任何一毛錢

「老爸老媽,我高中畢業後不想直接去上大學,我想先去流浪一陣子,看看這個世界。」

「好啊,但我們不會幫你出一毛錢的!」這句話是我父母對16歲的我說的話,當時,我才是個高中二年級的學生,那時我已經很清楚畢業後不想直接去念大學,便跟父母說明畢業後想先出國旅遊一陣子,再回荷蘭念大學。

我研究了一陣子世界地圖,決定了我「壯遊」的目的地。亞洲地大物博,旅遊方式多元,所以我決定去中國看一看,經過詳細研究,我發現一條很有趣的旅遊路線,也就是從荷蘭烏特列支火車站出發,搭乘火車經過德國、丹麥、瑞典、芬蘭、俄羅斯、蒙古一路橫越歐亞大陸到北京。

16歲的我跟爸媽提出這個想法,本以為他們一定會覺得我野心太大而投反對票,沒想到他們眉頭皺也沒皺,只說了一句話:

「只要你能自己搞定旅費,想去就去吧!」

不過爸媽要我自己賺旅費,倒是令人挺頭大的,還好,從小他們就透過各種方式讓我學習財務管理。

 

孩子的第一堂理財課:學習規劃零用錢—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得買,必須做出取捨

對荷蘭父母來說,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經濟獨立的社會成員,必須建立對金錢價值與財務管理的概念,我的「理財課」其實跟其他荷蘭小朋友一樣很早就開始,小學時父母定期給我一點零用錢,讓我自己決定如何花用。

到了中學一年級,我爸媽跟許多荷蘭父母一樣,不只給我零用錢,還說:「岱思,上了中學,你要學習照顧自己,我們現在每個月給你一筆錢,你自己負責買你需要的衣服,但你要規劃好喔,一些比較大筆的支出像冬天的厚外套或是鞋子,就得靠你平常節省下來的存款,我們是不會另外買給你的,所以一定要好好計劃!」

從這時起,我便培養出對服飾市場行情的敏感度,也漸漸發現一些我覺得好看的衣服實在太貴,遠超過我的預算,碰到這種情況,要麼放棄買這件衣服,要麼就慢慢存到買得起為止。

透過對零用錢及「治裝費」的規劃,父母讓我學習到錢一筆錢只能用在一個地方,用完就沒了,需要好好選擇並規劃到底把錢花在什麼地方。

 

自己想花的錢自己賺:透過打工了解賺錢不容易

當然,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當我發現父母給的錢買不起我想買的東西時,也會爭取「加薪」,但爸媽總是堅持不增加零用錢,老爸甚至攤牌說:「我已經算過你大概需要多少錢生活了,做父母的只負責滿足你基本生活需求,如果還有物質的欲望,你就得自己想辦法!」

所以大概15歲的時候,我就開始打工生活了。在荷蘭,年輕人打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根據荷蘭國家家庭預算基金會(Nibud)二○一六年的研究,接近一半的中學生(高中生?)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平均每個禮拜打工超過七個小時,一個月賺的薪水大概是一百三十歐元(大約四千五百台幣)。最常見的打工是送報紙、在餐廳當服務生、廚房小弟、幫忙看小孩、在超市工作、當店員或家教。

我的打工經驗跟許多荷蘭年輕人一樣非常豐富多元,一開始我利用暑假在溫室工作,照顧花花草草,夏天本來就熱,溫室的溫度又比外面還高,為了讓自己好過些,每天都得在早上七點前上工,這樣下午一、兩點就可以下班了,即便如此還是經常弄得滿身大汗,全身也髒兮兮的。

後來覺得只有暑假打工不夠,我就開始送早報,因為荷蘭人習慣在吃早餐時看報紙,所以我必須在早上七點前送完所有報紙。每天五點半天還沒亮,我就得騎腳踏車挨家挨戶地送報紙,在一個半小時內送完七十份報紙,夏天尚可說是舒適愜意,到了秋冬下雨下雪時,可真讓人苦不堪言。

除了上述這幾種勞力密集的工作,我也曾在速食餐廳當過外場、在博物館當過導覽人員、幫忙照顧過小孩。對我而言,打工也是學習金錢價值的方式之一,打工很花時間,賺的錢又少,對青少年而言,為了滿足自己物質欲望而賺取血汗錢的經驗,可以讓他們知道賺錢不易。

 

進階版的理財學習:讓孩子試著規劃旅遊—了解金錢「真正」的意義,理解為達目標必須放棄一些其他事

青少年時期這麼刻苦學習理財,而我的壯遊之旅在爸媽眼中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讓我好好上一堂進階版理財課。

出國旅行半年的錢,對一個高中生而言可是一大筆數字,不是打工幾個禮拜就可以賺到的。為了存到那筆旅遊經費,我需要長期規劃並調整日常收支。在我規劃的過程中,爸媽沒有特別幫忙,而是放手讓我自己找資料。自己查火車票的價格,估算在中國一天的食宿及旅遊費用,算出了我需要存多少錢之後,就得控制日常生活費用的預算,要是每天都超支,我就永遠存不到旅遊經費了。

為了控制開支,我也得做出犧牲。還記得我朋友畢業旅行是去西班牙度假兩個禮拜,這筆費用大大超過我的預算,所以我就沒有去。在那兩個禮拜,我沒有一天不羨慕我的朋友,但我也很清楚為了達成去中國旅遊這個大目標,我必需放棄畢業旅行。

除了節流,我也得開源。當時我打工的速食餐廳老闆知道我的旅遊計畫後,主動提出願意讓我在他餐廳擔任全職員工,好讓我早點賺到旅費。因為在餐廳打了一年工,我對工作內容已經滿熟悉了,老闆還願意加時薪,從此那家餐廳就變成我賺錢的基地。後來跟太太談遠距離戀愛時,也是靠這家餐廳賺到我每年飛往台灣的機票錢,現在想來老闆真是我的貴人。

「自己的旅費自己賺」這門財務課程讓我了解到,錢只是幫助達到目標的手段。為了去中國旅行,我必須先存好足夠的錢,但錢如果放在那邊不動,就只是銀行裡的數字或一堆紙,一點用途都沒有。換句話說,我學到了:沒有目標,錢就失去了意義,訂了目標,錢才有價值。

這一連串的財務管理課對我的人生影響深遠,從規劃零用錢、打工、到為了一生一次的「壯遊」而開源節流,我不只學到怎麼做個人簡單的經濟計畫,還了解到金錢「真正」的意義,並學習到為了達到目標必須放棄一些其他事。

荷蘭父母透過金錢價值與財務管理的課程,讓孩子從有限的零用錢與治裝費了解父母不是銀行,錢總是有花完的一天。鼓勵高中生去打工賺血汗錢,可以讓孩子了解賺錢不容易,更為他上了一堂人生理財課。

 

摘自 韋岱思《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會獨立思考、創意高、行動力強的孩子才快樂!》/野人文化

 

Photo:Performance Settlement,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吳怡蓓、黃小羽(2019.12.20)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