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兒子居然要被送社會局?」原來是我害了他!女強人媽媽的親身告白...

曾擔任外商高階主管,被外界視為女強人的吳蕙名,因為兒子合併妥瑞症、疑似亞斯伯格、過動症和強迫症,在教養路上跌得遍體鱗傷。十幾年來縱使孤獨面對,她卻沒有放棄努力。這段艱辛的日子,她是怎麼走過的?

曾擔任外商高階主管,被外界視為女強人的吳蕙名,因為兒子合併妥瑞症、疑似亞斯伯格、過動症和強迫症,在教養路上跌得遍體鱗傷。十幾年來縱使孤獨面對,她卻沒有放棄努力。這段艱辛的日子,她是怎麼走過的?

「兒子國中時,我們吵到鄰居要求搬家,連警察都上門了。警察到場後說要通報社會局,拜託!我是外商公司的高階主管,你竟然要把我小孩送社會局,那不就代表我個人的失敗嗎?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但我真的沒招了,當場崩潰癱軟在牆角,」訴說著養育特殊小孩的經歷,吳蕙名至今仍百感交集,而驚動警察和社會局的那刻,也成為她人生最淒慘的一天。


教養路上跌得遍體鱗傷

吳蕙名有美國名校公共關係碩士學位,以及大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照,是身心靈整合工作者、心靈會談師,也在大學兼課,過去長期擔任外商高階主管。不過,被外界視為女強人的她,遭逢婚姻失敗之後,又因為兒子合併妥瑞症、疑似亞斯伯格、過動症和強迫症,讓她在教養路上跌得遍體鱗傷,這也算是吳蕙名人生中的二度嚴重打擊。

提到自己的特殊小孩,吳蕙名表示,兒子幼稚園的時候,先被診斷出注意力缺失症(ADD),其他症狀還未查覺。進入青春期後,兒子在學校狀況多,保母和家教也常常抱怨小孩作業不交、動作慢,或者一些舉止怪怪的。「那時只知道被判斷過動,哪知道他又有妥瑞,又疑似亞斯,」吳蕙名坦言,當年實在無法理解,聽到孩子要轉特教以及送鑑定,心裡更是難以接受。

吳蕙名說,兒子國中時期不僅不想上學,也常出現脫序行為,除了比中指、恐嚇、罵髒話,還動不動就摔壞東西。她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心一橫暫離現場,將自己反鎖在房間,但是門外的兒子情緒依舊激動。吳蕙名回憶:「兒子拿鐵尺等物品一直用力敲門,這樣敲敲敲,竟然敲到穿洞,連牆壁都是坑坑洞洞。」


小孩暴走,是因為她太操控

不過,吳蕙名慢慢才了解,小孩經常暴走,原來是她太操控;加上自己工作忙,又時常焦慮,兒子因此被逼到狗急跳牆。「他在學校被欺負、被孤立,回來一定找父母發洩。我當時不懂,持續壓迫他,特殊的孩子承受不了,就跟你耍流氓,要打你、鬧自殺。」吳蕙名也提及,兒子的求學過程曾遭老師又是甩巴掌、又是丟作文簿,這也讓他脆弱的心理留下創傷,到現在下筆寫東西仍有障礙。

面對惡劣的親子關係,吳蕙名一度怨恨老天不公平,但又無法丟下小孩不管。她決定挺身為情緒障礙的兒子到處求救,甚至不惜花了幾百萬元,從算命、風水、通靈、禪修、心理學、特殊教育等中、西方領域都學都試,只不過效果還是有限,也依然沒有答案。

「還記得當時社會局人員過來,看了門上的坑洞,發現原來是我被家暴,於是就又走了。本來就已經無解,現在連政府也不理我了,」雖然吳蕙名當時充滿無力沮喪,但現在已經能幽默的自我解嘲。


轉念後,親子關係出現轉機

「學了那麼多課程,其實我只是把知識裝進來,但沒有真的在使用,」就連處理的方向都搞錯。吳蕙名指出,「我那時認為,有問題的是他,要修理的是他,要糾正的是他,只要他搞定,全世界都不用動,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她事後反省。

於是,吳蕙名重新回頭思考:自己為什麼這麼焦慮?才終於想通,原來一切要從接納自己的情緒開始,「當我能夠接納自己的情緒,我就愈不焦慮,也就不會給對方壓力。」看似要走入死胡同的親子關係,在吳蕙名突然轉念後,找到可行之道。

吳蕙名表示,家長是特殊孩子主要的支持者,因此,必修學分是自我照顧和壓力調適,也唯有父母穩定了,孩子才會跟著安定下來。她進一步指出,教養特殊孩子的兩個最大挑戰,分別是情緒和問題行為,其中情緒必須先處理,只要能駕馭情緒,就有改變孩子行為的可能性;反之,再多的技巧也無法令孩子進步。


接納、和對方站在同一個高度

「要做到情緒淡定,不外乎接納,以及和對方站在同一個高度,如此才有機會讓孩子講出心裡的感受,進而做引導。在所有的技巧中,同理心是基本條件。」吳蕙名根據自身經驗和輔導過的其他個案,深入剖析如何和特殊孩子相處。

不過,吳蕙名也強調「引導」不同於「教導」。陪伴特殊的孩子很像面對洪水,情緒洪水來的時候,如果採取阻擋的方式,遲早會潰堤;所以要用引導,同時配合他們的速度和能力。吳蕙名說,教養的理想狀況,要從百分百的全面照顧,藉由引導轉為放手讓其自理,切記不介入孩子的生活。

身為單親媽媽的吳蕙名,十幾年來縱使孤獨面對,卻沒有放棄努力。如今兒子如願考上理想的大學,也獨立展開住校的新生活。走過最艱辛的日子,吳蕙名寫下《暴走小孩,淡定父母》一書,分享自身寶貴的經驗。

 

雙人舞般的親子關係

陪伴孩子的過程,吳蕙名經歷剛開始的恐慌期和摸索的撞牆期,總算找到雙方能和平相處的方法,她稱之為「親子雙人舞」。

吳蕙名指出,父母扮演的是資深舞者(主動者)的角色,孩子則是處於資淺舞者(被動者)的位置。資深舞者的功能是引導、保護及持續的陪伴,讓舞伴以他的速度熟悉新舞步,並耐著性子等待他學會,如此兩人才會有出色的演出。資深舞者的心態是接納,與舞伴站在同一陣線,接受舞伴的特質與能力,而非站在舞伴的對立面,試圖操控。

吳蕙名指出,跳舞的過程中,情緒掌控不單只是孩子而已,還包括家長。吳蕙名以自己為例,「我兒子的轉變是慢慢的,我們的互動關係就像跳親子雙人舞,我很壓迫的時候,他就站不穩;我沒那麼壓迫,他就開始靠過來。」也因為抓到了訣竅,吳蕙名母子倆逐漸擁有快樂的親子時光。

 

善用情緒曲線,處置暴走小孩

面對特殊或是容易暴怒的小孩,吳蕙名認為「情緒曲線」是非常便利的工具,也可當成情緒的專用氣象報告。「情緒曲線」理論是由美國知名的學校安全及暴力預防專家傑夫.科爾文(Geoff Colvin)博士提出。根據他的研究,孩子的情緒從小火苗變成熊熊烈火,然後熄滅、恢復到平常狀態的完整演變歷程,總共7個階段,包括平穩期、促發期、震動期、加速期、頂峰期、緩和期和恢復期。吳蕙名說,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處於哪個情緒發展階段,做出相對應的策略。

吳蕙名表示,孩子處於第二期到第六期時,心理功能是在不正常的狀態,根本聽不進父母的話,此時的應對策略是「處理」,帶著孩子離開情緒暴風圈。其中,第五階段頂峰期的發飆當下,解決重心是「安全」,目的是讓孩子緩和下來,所以可用簡短同理的話降溫,千萬不要激怒他。

吳蕙名表示,家長是特殊孩子主要的支持者,因此,必修學分是自我照顧和壓力調適,也唯有父母穩定了,孩子才會跟著安定下來。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