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直擊現場6 》閱讀: 故事阿嬤 邱桂珍 依年齡設計, 運用學思達說故事

邱桂珍觀察發現,將「學思達」的教學方式運用在說故事上,充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意思考和表達能力。她說,「透過故事的情節內容與孩子的生命經驗結合,從情感教育、情緒管理、同理心、環境教育等面向學習,讓說故事時間,變得更有趣好玩,學校老師的反應也都相當好。」

【接觸緣起】
邱桂珍回想一年多前在電台聽到有關「學思達」的教學訪談,受到啟發而自行上網看影片,她一邊看一邊做筆記。而會想用「學思達」教學方式來說故事,是因為在她說故事的經驗中,發現低年級孩子很喜歡回答問題,中、高年級的孩子雖也喜歡聽故事,但會害羞或怕說錯話被同學笑,比較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學思達」正可以改變這些狀況。


【使用資源】
繪本及橋梁書、時事新聞、網路影片、投影機。

【事前準備】
邱桂珍製作繪本投影片時,會特意將文字部分遮住,邊說故事邊播放時,孩子就只看見圖畫而不知文字內容。邱桂珍說:「我想藉此訓練孩子對總體事物的觀察力,也可以透過繪本藝術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還有詮釋故事的能力。」


【故事進行】

邱桂珍會依照年齡而設計不同的「學思達」方式。她為低年級說故事的方法是先將故事講完,然後邀請孩子上台提問,「我會要求孩子用疑問句的方式提出與繪本有關的問題,讓台下同學回答。」


邱桂珍指出,上台提問可訓練孩子勇敢接受挑戰,單單一張圖就能展現許多不同的看法。她會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感覺說出來,然後發掘問題,再去問同學,其實一點都不難。


中、高年級的方式則是「分組討論」、「開放搶答」、「重新抽籤」。邱桂珍表示,4人一組進行「分組討論」,時間為1分鐘,激發孩子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給同組的人聽。為了搶分,孩子還必須合作學習,會的人要教不會的人。


這段期間邱桂珍會不斷鼓勵:「你們這組很不錯,很認真討論!」或進一步提問「為什麼?」、「你從哪裡看出來?」、「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覺?」透過引導和鼓勵,促使孩子做更深層的思考,學習表達情緒,勇敢尋找答案。


除了配合時事話題,邱桂珍還會舉偶像明星的例子。如繪本《大腳ㄚ跳芭蕾》,她會向孩子提問:「如果遇到別人批評你,你怎麼辦?」「我們要不要感謝曾批評我們的人?」然後舉例,蔡依林在獲得金曲獎歌手時,致詞感謝曾經幫助過她的人,同時也感謝曾經批評她不會跳舞的人,就是因為她不服輸的個性,讓內心鍛鍊得更堅強,才擁有日後傲人的成就。


邱桂珍拿適合低年級的繪本《大猩猩》舉例,講完故事後她會提問:「你覺得爸爸愛不愛安娜?從哪裡可以看出來?」有的孩子會回答「愛」或「不愛」,邱桂珍表示,「只要孩子說出合理的原因就能得分,我的目的是教會孩子思考,讓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能夠用口語表達出來。」


針對《大猩猩》繪本,邱桂珍會設計關於「換位思考」的問題:「如果你是大人,常常工作很忙,孩子的要求陪伴都沒空,你會怎樣做?怎麼跟孩子說,他才不會難過?」然後再聽聽孩子的心聲。「如果你是安娜,想要求爸爸陪伴,卻常聽到爸爸說不行,而且在跟爸爸說話時,總是看到他忙碌的背影,你的想法、感受是什麼?」最後提問:「為了我們,爸媽辛苦的工作,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讓孩子思考、感恩雙親,自我實踐。


邱桂珍也說明記分的方式:由於每個人只可說一個答案,為了搶分,如果有同學不會回答,同組的人就必須幫忙教導;而若有人始終不敢回答,則表示這一組放棄得分。另外,若發言時太小聲以致於遠處的同學聽不清楚,不記分;表達的意思讓同學聽不懂,也不記分。最後選出優勝的兩組,請班導師為組員記嘉獎。


獨特效益
邱桂珍觀察發現,將「學思達」的教學方式運用在說故事上,充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意思考和表達能力。她說,「透過故事的情節內容與孩子的生命經驗結合,從情感教育、情緒管理、同理心、環境教育等面向學習,讓說故事時間,變得更有趣好玩,學校老師的反應也都相當好。」


邱桂珍發現,孩子聽故事時見圖不見字,觀察力會慢慢增強,而且當孩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換位思考」,潛移默化中也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逐漸習慣發表個人看法,也正在養成思考的習慣。」邱桂珍說。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