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懷德:花200萬每日通勤,只為多陪孩子1小時

八年來,莊懷德每天台北台中通勤上班,即便再晚下班都一定回家,從沒例外過。因為他深知,孩子成長不能等,錯過就沒了,也相信陪伴,永遠無可取代。

八年來,莊懷德每天台北台中通勤上班,即便再晚下班都一定回家,從沒例外過。因為他深知,孩子成長不能等,錯過就沒了,也相信陪伴,永遠無可取代。
什麼樣的人會花200萬坐高鐵通勤,只為了能每天陪伴孩子吃水果、聊天?莊懷德就是這樣堅持了八年多,一早從台中坐高鐵,到台北公司工作,晚上再晚也坐高鐵回家,奔回家去抱抱兩個女兒。

莊懷德是外商金融保險業的資深副總經理,必須在台北總部工作,但家庭因一些因素不能搬到台北,他就展開了長期披星戴月的通勤生活。莊懷德認識的一些朋友也這麼做,但多半撐不了半年就放棄。

 


多陪孩子,你才有可能教導他

「這需要很好的體力和很強的意志力,」莊懷德八年多來沒在台北過夜,除非是出差到國外,否則他一定回台中家裡。有時他搭高鐵最晚的一班、11點的車,回到家妻兒都睡了。

一般等他回到家,妻兒已吃過晚餐,他會跟孩子吃水果、聊天,孩子的功課也由他負責。他選擇當個親和的爸爸,孩子很小的時候,他會跟著小小孩一起傻笑,還被老婆念「幼稚」;青少年時則也陪孩子聊韓星、中國明星。

莊懷德表示,他每天差不多能陪小孩一、兩個小時,她們會習慣爸爸的存在,有話跟他聊,教導孩子時,孩子也會聽,因為經常的陪伴,父女關係親近,「這200萬花得太值得了,」他說。

假日回到台中,莊懷德總是星期一早上去台北,當時2、3歲的老二,平常睡到很晚才會起床,但星期一不知怎麼的,她就是會5點就醒來,跑來叫爸爸泡牛奶給她喝,然後才又滿足的回去睡覺。莊懷德感到很開心。現在老二已15歲,問她當時為什麼會一早醒來,她說,就是直覺的想抱抱爸爸。

和現代多數父母一樣,莊家也是採取鼓勵和稱讚態度對待孩子。老二愛畫畫,什麼東西都拿來畫;「拆除大隊隊長」老大則喜歡拆東西,什麼都拿來拆,鬧鐘、搖控器、玩具,連價值1、2萬的手提音響也被拆了,她就是好奇東西的組成,拆完多半裝不回去,莊家爸媽選擇不要責罵,但告誡:「以後拆東西要經過允許。」後來,家裡修東西最厲害的人,不是老爸,而是老大。

 


把國際大事當成飯後故事


比起一般的父親,莊懷德還有項「附加價值」:他是知識工作者、涉獵廣泛,所以他同時擔任起超級家教,「傾囊相授」。「第一次當爸爸沒經驗,不知做什麼才對,能教的就教,」他這麼想。

從小,大女兒就似懂非懂開始聆聽父親的高深談話,莊懷德會把在公司激勵團隊士氣的故事話語帶回家講給孩子聽;也分享名人傳記、成功人士故事。另外,科技新知、未來趨勢、大數據、數位發展、熱門工作、金融運作等,也是講給當時才10、11歲時孩子聽的「飯後故事」。「我不確定她能吸收多少,但我會問她哪裡聽不懂?」莊懷德不將這些事情改成「兒童版」,堅持「孩子要吃真正的食物,不是我咀嚼過再吐給他們的。」

「我從不把她當孩子看,」結果,莊懷德發現,他跟女兒之間很多的對話很棒,不只是一般日常問候、生活小事。

老大的表現果真很「超齡」,從小就常看多本知名的財經雜誌,關注國際事務,曾到尼泊爾做志工,去泰北旅遊,關心人的問題。

就讀台中女中的老大,升大學時國內、國外一起準備,知名的美國普渡大學和賓州大學都錄取了她,但她選擇了芝加哥一所小型大學數學系,原因是小學校教授對學生能投注較多心力。

二女兒從小愛畫畫,在班上是有影響力的學生,接下來要上高中。只剩一個女兒在家,而且也夠大了,可以結束通勤的日子了吧?「高中的孩子還是需要陪伴。」莊懷德仍決定繼續台中台北天天跑。

「一路走來,慶幸我有堅持。」他這麼認為。
 


莊懷德

年齡:55年次
工作:外商金融保險公司資深副總經理
子女:兩個女兒,姊姊準備升大學、妹妹要升高中
對孩子的陪伴:台北台中每日搭高鐵通勤超過八年時間,為了能回家陪小孩吃水果聊天。與孩子談大人的話題,孩子10、11歲時開始聽科技新知、未來趨勢、大數據、數位發展等話題
對孩子的期待:鼓勵多方面涉獵,以稱讚取代要求和責罵,提供學習的平台和資源,讓孩子自己選擇



※親子共讀推薦《我家在海邊》http://bit.ly/2Q56Eol

孩子等待著父親平安回家,期待著一家人一起吃晚餐的團聚時光。父親下班回家雖然很累了,但從不吝於給孩子大大的微笑和擁抱。

獻給掛念著父母的孩子與辛勞工作的父母,一本暖心又充滿力量的作品,述說著屬於你我家庭中那永恆的情感:

小男孩住在這個美麗的海邊小鎮,看似悠閒的時光,卻每天帶著一顆七上八下的心,等著與能否平安回家的父親一起吃晚餐。

簡單的文字裡感受到複雜的心情,樸實、細膩的描述礦工子女的一天,隨時心繫在海底挖礦的爸爸,既溫馨又暖情。

小男孩他知道父親的這份工作對自己和家裡有多麼重要,也知道工作有多麼辛苦危險,他疼惜父親的辛勞,深刻的描述出小男孩複雜的心情與對父親的牽掛。

在這深切經驗和體會其中的生命轉折與成長歷程,然後與自己的生命產生對話與連結,也等於跨入了成長的另一個階段。

數位編輯:吳佩珊、王信惠(2020.7.31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