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局教養法》書摘 家長都該上的教養策略課

賽局理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剪刀、石頭、布」遊戲,主要研究人們如何互動及談判;大人與小孩周旋時,兩位作者套上賽局理論,面對小孩耍賴大哭、賣萌撒嬌,大人總是不斷被擊敗?看賽局教養法如何養出快樂、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賽局理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剪刀、石頭、布」遊戲,主要研究人們如何互動及談判;大人與小孩周旋時,兩位作者套上賽局理論,面對小孩耍賴大哭、賣萌撒嬌,大人總是不斷被擊敗?看賽局教養法如何養出快樂、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凱文‧佐曼是賽局理論家,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心理系,保羅‧雷伯恩是育有五名子女的資深老爸與資深科學記者,也是得獎作家。當賽局家老爸遇上科學家老爸,竟有聊不完的育兒經,並且聯手打造出最新教養法,寫成《賽局教養法—讓孩子學會雙贏》一書,一上架馬上成為亞馬遜網站的暢銷書。


賽局理論常用在政治、心理、行為、經濟,直到近年才應用在教養。書中提到的賽局教養策略,包括「你切我選」,適用分配所有可切割的東西,例如蛋糕、家事、買玩具等等;至於如何公平分配無法切割的東西,例如誰可以先玩新買來的玩具、週末去哪玩,則運用「擲硬幣」加上「競價拍賣」;「把最大損失極小化 」適用於化解衝突等;賽局策略甚至還可幫助大人找出適當的經濟誘因,讓不肖子女變暖男暖女。

 

我負責切,你優先選

怎樣切蛋糕才算公平? 這是賽局理論中的經典問題之一。


紐約大學教授布萊姆斯(Steven J. Brams)和聯合學院教授泰勒(Alan D. Taylor)是研究這個問題最知名的賽局理論家。他們在《雙贏結局:對所有人都保證公平的結果》(The Win-Win Solution)一書中提到,利用「我切你選」的準則來切蛋糕,由一個人負責切,另一個優先選,可做到「無嫉妒分割」的公平分配,也就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拿到的那塊蛋糕,跟別人手上的那一塊至少一樣好,沒有人會羨慕別人手上的那塊蛋糕。


這個切蛋糕準則,可應用到許多情況。


舉例來說,幾年前英國與埃及的考古學家決定,該是分配雙方共有的一些考古遺跡的時候了。這些古物各色各樣,不可能直接對分,如何解決才公平?他們正是運用了「我切分,你先選」的賽局準則。


英國考古學家把古物分配到開羅博物館的兩個房間,然後由埃及考古學家來挑選。在這個遊戲規則下,英國考古學家會儘量把兩個房間的古物公平分配,因為他們知道對方有優選權。


大家都討厭不公平

「一人負責切,另一人優先選」的策略可用在兩國之間的古物分配,也可用在你家。你家的小小孩不必用到任何數學,就可利用這個方法來平分蛋糕或任何可切分的東西,而且皆大歡喜。


大人們也可用來劃分家務。假若你與配偶在一週內,要帶孩子去練團、玩遊戲、看醫生,就能用「我切,你選」來公平分配勞務。媽媽可以把一整週所有的家務雜事列出來,並分成她覺得工作分量相當的兩堆。這樣一來,媽媽不論得到哪一堆都會滿意;當爸爸優先選擇時,他也可以選自己比較願意做的那個選項。兩人都對結果滿意。


以馬克與蒂亞這對夫妻來說,這個賽局策略就非常適用。馬克是晨型人,蒂亞是夜貓子。馬克提議:一人和孩子一起早起,另一人則要哄孩子入睡。蒂亞開心的選了哄睡任務,而馬克也滿心歡喜的接下叫孩子起床的責任。這個雙贏局面,遠比讓他們輪流好。


同樣的做法,孩子也可以運用。假設孩子要分一盒樂高積木、玩具車與填充動物玩具,就可以一人把玩具分成兩堆,由另一人優先選要哪一堆。


賽局理論家之所以對「一人負責切,另一人優先選」的切蛋糕原則非常熱中,是因為這個賽局理論不只攸關蛋糕的切分,最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切分才算公平——平均分割(兩塊蛋糕一樣大小)與無嫉妒分配(彼此都不覺得對方占自己便宜)兩者不同,能達成雙方都不嫉妒的分配才算公平。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標的是物品或權利(如使用電腦的時間、電視節目選擇權等等),只要孩子們想要公平分配,「我切你選」的賽局準則就可適用。賽局理論妙用無窮,是家長的教養好幫手。


看緊你的荷包

人山人海的玩具反斗城走道中央,有個店員在積極展示最新的可擦寫平板電腦,你知道兒子永遠不可能像店員用得一樣好,但兒子對這平板電腦很感興趣,他還試圖在嘈雜聲浪中提高嗓門,要求買一包神奇寶貝戰鬥卡。同時間,女兒則要求購買更多的赫寶電子蟲,讓牠們在臥室的軌道上奔跑,即便臥室一半的空間已被這些東西占滿。


你要怎樣分配資源才算公平? 當這次的「蛋糕」包括了平板電腦、神奇寶貝戰鬥卡與赫寶電子蟲,你會想要怎麼切分呢?你會為兩個孩子支付一樣額度的錢嗎? 但假若一隻赫寶電子蟲的價格,比一整包神奇寶貝戰鬥卡還貴怎麼辦?如果平板電腦比其他兩個玩具加起來還貴呢?想為兩個孩子花一樣多的錢,顯然行不通。


還是不管價格,給兩個小孩一人買一樣玩具,給女兒赫寶電子蟲,給兒子一包神奇寶貝戰鬥卡或一部平板電腦?萬一兒子覺得赫寶電子蟲比他那包神奇寶貝卡值錢,可能會要求多一包神奇寶貝卡;如果女兒發現平板電腦才是最昂貴的禮物,可能會嫌棄得把電子蟲丟在地上。


所以,這招也行不通。


分配錢包中的資源,不等同切蛋糕,因為你切的不是整塊蛋糕,你不會想把錢包裡所有的錢都花掉。切蛋糕與買玩具之間有個重要分野,切蛋糕被稱為「零和賽局」,當一人拿得多,另一人就拿得少。棒球也是零和賽局,當一隊贏,另一隊就輸。


但買玩具可不是零和賽局,兩個孩子都能取勝;唯一的輸家是你,因為付錢的是你!你知道,孩子也知道,你荷包裡的錢,遠多過他們購買神奇寶貝卡、平板電腦與電子蟲的金額。孩子不用多久就會了解,什麼是信用卡,在他們眼中就是無窮無盡的錢庫。


把最大損失極小化

首先,讓我們深入說明零和賽局。零和賽局是賽局理論家最早想要解析的情況,他們率先研究的案例之一是西洋棋。當對戰的一方勝利(可以記為+1),另一方就是失敗(-1)。兩者的分數相加為零。如果兩人平手,雙方的分數都是零,沒有誰勝誰敗,總分加起來還是零。


經濟學家范紐曼與摩根斯坦最早提出的賽局準則之一,是「大中取小」(minimax),也就是把最大損失極小化。想清楚你最多能輸掉多少,然後設計一個策略來改善可能發生的最糟情況。


如果你帶100元去玩撲克牌,你最多損失100元;下次只帶50元,就降低了可能輸掉的最大金額,如果你帶一堆錢去賭博,你的最大損失也因而提高。所以,下次帶孩子去玩具反斗城時,記得先講好預算上限,讓孩子選擇預算內的玩具,或選擇將錢存起來下次再買。


若有三個小孩,父母該怎麼辦?或是當蛋糕要公平切分給父母與兩個孩子,總共四個人呢?這是賽局理論早期出現的兩難困局之一,直到范紐曼的著作出版40多年後,賽局理論家們才終於解出。


讓我們想想一個不同的問題:假若有一整櫃的玩具,讓三個孩子去分配。這櫃玩具中,有些很吸引兩個年紀較小的孩子珍珍與威爾,但其他大部分玩具他們都覺得很無聊。老大湯姆也只喜歡其中部分玩具。所以三人決定這麼做:湯姆把玩具分成三堆,年紀比較小的珍珍與威爾可以各自先挑一堆。這聽起來很公平。湯姆會想要公平的分成三堆,當珍珍與威爾選了自己想要的那堆後,自己才不會拿到最小的一堆;如果有一堆玩具明顯比其他兩堆小,最後一定是湯姆拿到。這就如同切蛋糕的情形一般。


不過,如果湯姆有賽局意識,就會發現有辦法讓最終的選擇對他有利。湯姆對玩具的偏好,和珍珍與威爾不同。有些玩具對他而言太幼稚,所以湯姆的分法如下:小小孩的玩具分兩堆,盡可能公平,不會明顯一堆大、一堆小,剩下的玩具統統集中在一堆,他喜歡的玩具都在裡面。但如果讓珍珍先選,她一定會挑自己喜歡的玩具,把另一堆留給威爾,這也不公平,不論誰先選,一定會讓另一個人不開心。


輪流不一定公平,平衡輪流才公平

布萊姆斯與泰勒也討論出另一種所有家庭都十分熟悉的物品與權利分配法,他們稱為「錯列」,其實就是輪流。球場就是這麼運作的:兩個棒球隊長要從一群孩子中,輪流挑選自己想要的球員。這麼做有兩個好處:隊長不需要解釋他們的選擇,每當輪到自己,他就挑選自己認為最好的球員。第二個好處是,這方法很好理解,而且孩子都覺得公平。


不過,布萊姆斯與泰勒不諱言,這個做法也有缺點。這麼做可能無法避免嫉妒。如果有個球員明顯比其他人優秀很多,先選的隊長就獲得極大優勢。想改變其中的不公平,可以透過布萊姆斯與泰勒所稱的「平衡輪流法」,這在體育賽事也很常見。在季後賽系列賽中,球隊在主場打揭幕賽能擁有極大優勢,因為在家鄉的球迷前,球隊的贏面較大。為了平衡優勢,下兩場球賽都是在另一隊的主場舉行。這就是採取平衡輪流的做法。


當你的孩子對於要看什麼電視節目意見相左時,可以試試這個方法。當兒子選第一個節目,女兒可以選後面兩個。這不表示為了平均分配,必須連看三個節目。兒子可以選今晚看的節目,女兒則能獲得明後天晚上的節目選擇權。在任何可以輪流的情境下,這個方法都能奏效,你會發現孩子通常會願意接受這方法。


如果你有三個小孩小安(A)、阿班(B)與卡洛(C)為了看電視爭吵不休,以下平衡輪流方式可讓挑選過程變公平: ABC、CBA、CBA、ABC,依此類推。


「我切你選」給孩子一個避免爭執的方法,讓他們了解分享的必要。當一個孩子切蛋糕,另一個孩子選蛋糕時,家長一開始最好在一旁觀察,如果這個做法時常被採用,孩子就會對結果愈來愈信任。家長也就不需要在一旁站崗了。

 

帶小孩逛玩具店時,你荷包裡的錢就不適用切蛋糕理論了,而是要「把最大損失極小化」。

 

「一人負責切,另一人優先選」的策略可用在兩國之間的古物分配,也可用在你家。

 

 

作者保羅‧雷保恩
(Raeburn, Paul),育有5名子女,是資深科學記者和作家。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