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問題男孩怎麼辦?

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瞭解情況,例如陪孩子去電動遊樂場、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同時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親子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文│雲曉

世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願意變壞。

「一個半夜拿石塊打碎別人家玻璃的男孩是不是壞孩子?」

「一個偷拿父母的錢翹課打電動的男孩是不是壞孩子?」

經常聽到有些父母說自己的男孩太調皮,簡直就是個「壞孩子」;還有的父母說很後悔自己當初生了這樣的孩子,如果是個女孩就好了。

的確有些調皮搗蛋的男孩令老師頭疼、讓父母擔憂。也許他們就是所謂的壞孩子,也許他們將來會成為壞孩子,但不可否認:那些大家認定無可救藥的壞孩子,曾經也是個好孩子!

男孩子小的時候,調皮搗蛋在所難免,和小朋友爭吵、打破玻璃等都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因此就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讓他們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成長,不變成「壞孩子」都很難。

父母應該先建立正確的觀念,瞭解男孩的所思所想,認知世界上沒有生來就壞的孩子,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願意當壞孩子。

 

發現並認可兒子身上的優點

男孩的調皮搗蛋多是天性使然,如果父母及師長換個角度去看,情形就會大不相同。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即便是「壞孩子」也有許多可愛之處,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去發掘。

當你的男孩調皮搗蛋、說謊、翹課、成績差時,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他的調皮搗蛋,也許是一種創造力的表現;他的說謊,也許是一種對於錯誤教育方式的間接反抗;他的翹課、成績差,也許是他想博得更多關注與關愛的一種暗示。

如果不想讓男孩變得更壞,就不應該把他貶得一無是處。利用他的優點引導他,讓孩子身上具備越來越多好孩子的優點,他也會因為慢慢變成好孩子而感到驕傲。

 

兒子犯錯是正常的,沒達到期望也不是笨孩子

孩子出現問題時,許多家長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我的孩子怎麼這樣?同時懷疑孩子本身有什麼問題,卻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不能容許孩子失敗,因此常常把無法達到目標的孩子看成笨孩子、壞孩子。歷史上,經常受罰的達爾文、被逐出校門的愛迪生,都是這樣的「壞孩子」。孩子是在犯錯之中長大的,重要的是父母怎麼面對孩子的錯誤。要寬容孩子的失敗,並給孩子迷途知返的機會。

 

男孩真的不打不成器嗎?還是越打越倔強?

許多家長認為「不打不成器」,動不動就對孩子非打即罵,以期孩子長大成材。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事與願違─孩子越打越不聽話,越打越倔強。特別是男孩子,尤其如此。

國外行為學專家研究發現:男孩一犯錯,就大聲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就會對訓斥越來越無所謂。此時父母如果不反思教養方法,而是採取更嚴厲的訓斥,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家長之所以打罵孩子,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是上對下,怎麼可能是平等的呢?

2.情緒管理不佳:最近心情不好,孩子還那麼不聽話,不打他真是難解鬱悶。

3.熟悉的成長經驗:我也是被打大的,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孩子不聽話,我也沒辦法,打他一頓至少能聽話幾天……

喜歡打罵孩子的父母,常常把原因推到孩子身上,但其實是因為家長「懶惰」,不願意花心思尋找其他教育方法,才會有打罵孩子的草率表現。在打罵之下,孩子不僅不會對自己的錯誤感到後悔,反而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於是,男孩開始變得愛說謊,開始具有攻擊性,開始變得越來越倔強並難以接近……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打罵是最直接的。但是時代在變,管教的方法也要變通!
家長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也許你會擔心,把棍子收起來,是不是就會寵壞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時,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讓兒子自己親身體驗惡果

如果你的男孩老是不聽話,那麼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品嘗一下「自食惡果」的滋味。經由自身的體驗,他將能深刻領悟到父母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告訴兒子「好漢做事好漢當」,付出代價才會學到教訓!

男孩犯錯是很平常的事,如果每次犯錯都要挨一頓打,那麼男孩在成長過程中要挨的打就數不清了。打也不行、罵也不對,那麼該怎樣讓男孩記住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呢?

 

告訴他:「好漢做事好漢當。」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高橋敷先生,在祕魯的一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曾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比鄰而居。一天,這對夫婦十二歲的小兒子踢足球時不小心將高橋敷先生的玻璃砸得粉碎。

第二天一大早,那個闖禍的十二歲男孩在一位計程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一塊用於賠償的大玻璃。他彬彬有禮地對高橋敷先生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玻璃,請您收下,也希望您能原諒我。以後我會小心,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了,請您相信我。」

高橋夫婦款待他吃了早飯,還送給他一袋日本糖果。然而,當孩子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後,教授夫婦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客氣地還給高橋夫婦,並且解釋了理由:一個孩子在闖禍之後,不應該得到獎勵。

他們認為十二歲的「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向高橋夫婦講述自己的教育原則:孩子打破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幾乎花光自己存摺裡的零用錢。但是,他絕不會得到父母任何一點「財政補貼」。如果他的錢不夠,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提出還款計畫,例如早晨為附近的鄰居送牛奶、取報紙,週末為別人修剪草坪,節省每週的零用錢等等。

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付出代價之後,男孩才能真正學到寶貴的人生教訓。孩子做了損害別人利益的事,要他自己去道歉、賠償損失,是為了讓他從小就知道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萬種,打罵孩子是其中最壞的一種;為人父母者,要引導孩子,而非控制孩子!

 

越大越不聽話!家有叛逆兒子怎麼辦?

每個男孩都會經歷兩個叛逆期。隨著男孩漸漸長大,某一天你會發現,那個乖孩子忽然變了,要他做什麼他偏不做,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去做,而且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這突然的轉變,往往會使父母氣得咬牙切齒,不明白孩子為什麼越大越難管教,並開始為孩子的叛逆行為深感煩惱。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孩子、特別是男孩來說,叛逆都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即便是小時候很聽話的孩子,也會隨著年齡增長、思考能力的增強而產生叛逆行為,特別是在青春期時尤為嚴重。

從孩子的心理成長角度來說,一般會經歷兩個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三至四歲

三歲之前,孩子在心理上處於與父母一致的狀態;三歲以後,他們能區分自己與環境的不同,想要獨立行動。當他感覺自己受到限制的時候,就會出現反抗傾向,例如天氣涼了,要他穿外套,他硬是不穿;客人來了,要他有禮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他不僅學會了發脾氣,而且變得極為固執,常對父母說「不」。

這種「反抗期」的表現是正常的。在三、四歲期間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於軟弱和寡斷。面對孩子的第一反抗期,父母只要做到因勢利導,給男孩更多選擇、制定規則,就可有效避免孩子因固執走向極端。

第二反抗期:十二至十五歲

當孩子十幾歲時,認知能力和世界觀初步形成,開始進入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第二反抗期」,因而會有一種「我已經長大了」的感覺,時時都要表現獨立自主的個性。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心理狀態,也是一種有主見的象徵。此時的孩子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對任何事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在睪固酮的作用下,男孩對於獨立、自由、新奇的渴望往往十分強烈。因此當他們感覺受到外界控制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有的男孩面對家長、老師的指責,很容易產生煩悶、反感的心理;有的男孩除了聽不進老師和家長的教誨外,還會經常上課遲到、蹺課等;有的男孩喜歡穿奇裝異服、染髮、故意和別人過不去等等。

如果叛逆的男孩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和家人、老師的關係就會變得緊張,從而產生代溝;有時因為家長不能理性地處理事情,還會引發男孩的偏激行為,甚至走向極端 。

因此,不論你的男孩是否進入叛逆期,都必須提早掌握正確對待叛逆期男孩的方法。建議方法如下:

1.給兒子實際體驗的機會:

男孩之所以對很多事情都固執己見,是因為他們缺少實際經驗。如果父母只是單純地告訴他:「你的想法不對。」「不行!」就會激發男孩的反抗心理。其實只要多讓孩子實際體驗,到底「行不行得通」試了就知道,就能有效化解孩子的反抗心理。

2.在兒子遭受挫折時給予理解和支持:

孩子經常會有失敗的經歷和由此帶來的煩惱,父母在孩子失敗時要給予及時的鼓勵與支持,這是消除孩子反叛心理的最好方法。

3.尊重兒子,用理解和愛消除他的叛逆心理:

平等、民主的教育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子女談心。尊重、平等雖是大原則,但當男孩犯錯時,要給予理解、給予說明,引導他們瞭解錯誤的原因,幫助他們吸取經驗與教訓。

 

民主教育有三個重點:

1.不可以「勢」壓制:

處於反抗期的孩子,像是一個力度強勁的彈簧,如果父母強勢壓制,反而會引發孩子更大的反抗力度。因此,父母應多在理解和愛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釋放心中的壓力。

2.不提出過高要求:

在學習上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透過努力就能達成的要求。這樣一來,孩子不僅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增強自信心。

3.給孩子更多尊重:

要理解、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有時間做心理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和兒子交心,親子相處融洽,孩子就不容易反叛!

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瞭解情況,例如陪孩子去電動遊樂場、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同時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親子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摘自 雲曉《教出好兒子:改變男孩一生的教養關鍵(實踐版)》/野人文化

 

Photo:Juhan Sonin,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詹凱婷、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