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1200公里 單車天使踩踏向前,尋找夢想

導演周抱樸被一群覺得自己「被家人丟棄」,藉由完成單車環島「證明自己有資格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孩子深深感動,獲得在人生路上繼續前進的勇氣。

導演周抱樸被一群覺得自己「被家人丟棄」,藉由完成單車環島「證明自己有資格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孩子深深感動,獲得在人生路上繼續前進的勇氣。

2007年十幾個阿公阿嬤組成「不老騎士團」騎摩托車環島,讓大家看到「80歲做夢的勇氣」,其實台灣雲林還有一群平均10多歲的孩子,在那一年也同樣騎車環島,公里數和不老騎士差不多,都是1200公里左右,但是他們騎的是腳踏車,而且保持連續7年上路,2012年還花了40 幾天從北京騎到廈門,成功挑戰3000多公里。


他們是雲林信義育幼院的院童。院內90%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吸毒被拘役、家暴被通報、或是有精神疾病……等原因無法發揮照顧孩子的功能,經過通報被安置到此。


無論曾經在家裡受到怎麼樣的對待,育幼院孩子每個人最大的夢想依舊是:回家。「可惜比他們想像中還要難,」在信義育幼院任職20多年的前院長吳文輝說,這個一般家庭孩子每天理所當然的進行式,對被安置到育幼院的孩子來說,難如登天。


去年過年前,育幼院和當時院內48位院童的家人聯繫,希望孩子能夠回家團圓過年,沒想到,後來只有3個院童被家人接回家,其中1個孩子在家只待了2天,連年夜飯都沒吃就被退回育幼院,最後還是在育幼院過年。


雖然年紀小,無法用口語表達出內心的傷害,但是「我的家人不要我,我被丟掉了」卻成為孩子們成長中的巨大陰影,信義育幼院於是從2007年開始,每年暑假帶孩子騎單車環島,希望幫這群孩子創造一個可以「靠自己完成」的夢想。


完成環島是孩子們的自我療癒

信義育幼院環島車隊的騎車配備簡單到相當陽春,腳踏車是非專業的休閒娛樂用車,防曬頭套則是把T恤在頭上綁一綁就完成,吃、住更簡單,常常借宿國小教室,打開睡袋3秒鐘就睡得香又甜。


但孩子們騎車路線愈騎愈長,挑戰也愈來愈多,甚至連成人單車環島隊伍考慮再三的蘇花公路和南迴公路,孩子們都要求「給他騎過去」;不小心摔車跌倒受傷,冷靜的爬起來拍拍膝蓋,檢查腳踏車還能不能上路,然後就忙著繼續趕上隊伍。


「這就是育幼院孩子們獨特的性格,」每年環島都騎在隊伍最前面領隊的吳文輝觀察,育幼院的孩子倔強、不服輸, 完成環島是孩子們面對「被丟棄」的自我療癒,成就感和信心都被激發出來,「這種感覺對這群孩子特別重要,他們想向家人證明自己有價值和家人一起生活。」


對照從出生開始就無法決定父母、家庭;無法決定能不能留在家裡,要被送到哪裡去,騎車環島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擁有決定權,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前進的道路和步伐, 無怪乎好多孩子回想環島過程都說,就算身體疲累,雙腳不聽使喚,但是他們的心裡從來沒有這麼踏實過。


2007年首騎上路,信義育幼院環島車隊愈來愈龐大,除了院童、院長、院內老師、陪騎義工,還有社區家長帶著小孩陪騎。2011年,剛從澳洲回台灣的年輕導演周抱樸自願跟拍,原來打算剪成10~15分鐘的短片幫育幼院做紀錄,沒想到沿途被孩子的勇敢啟發,花了5年的時間紀錄這群孩子的成長,最後發展成80分鐘的紀錄長片「單車天使」,11月中開始在全台院線上映。


「騎車環島給孩子生命的體驗和變化,竟然這麼大!」周抱樸舉例,2011年的車隊中有個剛進育幼院的14歲男孩小潘潘,因為太難管教,在7間育幼院轉來轉去,信義育幼院是第8間。環島過程中,小潘潘為了偷懶不騎車想盡辦法,不是把單車騎到石子上爆胎,就是摔車受傷,沒想到完成14天環島挑戰後,小潘潘在路上看到公共電話亭,馬上打電話跟媽媽分享自己完成一件「超厲害的事」。之後周抱樸發現他變得很不一樣,樂觀、開朗,甚至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今年9月小潘潘到台北念大學,主修最愛的表演藝術,以後的夢想是當諧星。


而今年12歲的文賢,媽媽因病過世,爸爸則是喝酒撞到頭失憶中風,只剩下有輕度精神疾病的外婆和兩個同樣有精神障礙的阿姨,文賢和姊姊被安置到信義育幼院後很想回家,但根本不可能,6歲開始每年跟著車隊環島,他告訴周抱樸自己最大的心願是「有一天,可以騎腳踏車回家看阿嬤」。


孩子因為環島的冒險而有夢想,因為每次的騎踏而更有自信,「看到孩子的腳力、耐力和意志力,我也跟著成長,找到了向前進的力量和勇氣,」周抱樸下了這樣的註解。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