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舒適圈,你會發現超棒的人生故事就在你身邊

像法國高中生那樣愛哲學,像德國人一樣紀律;按照你「想」的方式活,不要按照你「活」的方式想!
  • 文/ 書摘
  • 2016-10-21 (更新:2016-10-21)
  • 瀏覽數7,178

文│褚士瑩

去年夏天,我住在柏林的合租公寓,公寓有三個房間,我住在第三間。第一間的房客是荷蘭人傑克(Jaap),從他風霜的臉孔當中,可以猜出這人肯定經歷不少困難的事。

他是一個全然的陌生人,但有天早上我們坐在廚房喝咖啡的時候,花了點時間聊天,從此以後我們就不是陌生人了。

他是個三十年的HIV帶原者。

一九八五年時,傑克原本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名公務員。確診之後,當時並沒有任何的藥物可以控制,AZT也是後來才出現的,因為當時愛滋病屬於法定重大疾病,傑克因此被迫離開工作崗位,整整兩年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只能靠著自己注重健康,讓自己的病情不要惡化。

「當時你很焦慮嗎?」

「當時身邊好多朋友都發病跟死亡搏鬥,所以我只記得一直在陪伴愛滋病人,根本沒什麼時間想自己的問題,更何況也沒什麼我能做的。」

就在視同「等死」的這段時間,傑克開始想他總不能除了不斷親手送走因為愛滋病而離世的朋友之外,什麼都不做,等著輪到自己那一天到來。

「我總可以做些什麼吧?」傑克於是開始在住家附近的社區大學上一些簡單的藝術課,像是素描、雕塑之類的,從此打開了人生的另外一個篇章。

三十年之後,他不但沒有死,還成了一個專業畫家,可以在網站上看到他的作品。(http://jaapdeklerk.blogspot.de/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還好有跟傑克好好喝咖啡,好好說話,所以才能聽到這麼棒的人生故事。

 

沒有好奇心,就沒有朋友

夏天結束後我回到台灣,剛巧以「國際NGO工作者」的身分受邀參加一場由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主辦的「青年國際視野」座談。

另外兩位與談人,一個是中原大學產業學院的院長熊震寰,另一位是十大傑出青年鋼琴家黃凱盈,兩位想必是名聲響亮的名人,但對長年不住在台灣的我來說,卻是全然的陌生人,從來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所以抱著參加派對認識陌生人的心情上台。

巧合的是,那天他們都各說了一則跟陌生人有關的故事。

熊震寰說在他擔任德記洋行總裁之前,有一次在歐洲出差時,跟飛機鄰座的陌生人聊天,交換對一些議題的看法,下機時對方誠摯地說:

「有一家管理顧問公司,你一定要來工作,那家公司叫做麥肯錫。」

就這樣,他開始了在十七個國家、十三個產業的管理顧問生涯。

黃凱盈則說到她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一位夢想要在結束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成立第一所音樂學院的同學,在孟買轉機時跟同樣在候機的兩個陌生人隨便聊天,結果這兩個人是世界銀行的代表,因此用世界銀行的重建基金促成了音樂學院的成立。

這樣美好的「巧合」,似乎只會發生在幸運的人身上,但是仔細想想,並不會發生在沒有準備好、或總在低頭滑手機,對周遭事物沒有好奇心的人身上。

摘自 褚士瑩《用12個習慣祝福自己》/大田出版

 

Photo:erizof,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