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病人比上班更累,不要輕忽家庭照顧者的壓力

照顧生病的家人時,最苦惱的就是如何從原本就緊湊的生活裡,擠出額外的時間來照料親人。究竟是要縮短與另外一半,或小孩的相處時間?還是要調整工作時間?同事們可以接受嗎?要辭職?還是換工作?到最後,照料者常常身兼數職、疲於奔命。

文/張勝南

角色改變的壓力

我們每一個人,在平時就扮演很多角色,可以同時是女兒(兒子)與妻子(丈夫),也可以是媽媽(爸爸)與員工(老闆)。如果在這些角色裡,又突然安插一個新的角色──照顧者,我相信,很多人的生活都會因此亂了調。

照顧生病的家人時,最苦惱的就是如何從原本就緊湊的生活裡,擠出額外的時間來照料親人。

究竟是要縮短與另外一半,或小孩的相處時間?還是要調整工作時間?同事們可以接受嗎?老闆會同意嗎?要不要辭職?還是乾脆直接換工作?到最後,照料者常常身兼數職、疲於奔命。

如果伴侶、小孩或老闆又對這件事有意見,不能諒解,照顧者就算將睡眠或休閒的時間也一起賠進去,還不一定可以處理好,有時更會節外生枝,衍生出一堆問題。總之,到最後生活可能就是心力交瘁。

 

照顧家人,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處理方式一:照顧者與全家人溝通,讓大家知道「照顧病人」不是「單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面對這樣的困境,怎麼辦?首先,先與全部的家人談一談,讓大家知道「照顧病人」不是「單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要一個人去承擔全部的照顧工作是不可能的,因為照顧者要做的事情,並不單單只是陪伴親人這麼簡單,會有一堆繁瑣的事情,等著他去幫忙與處理,所以「照顧病人」需要全部的人一起幫忙與分擔。

處理方式二:家人不能視照顧者的付出為理所當然,即使支付生活費給照顧者,也是一樣

而且其他家人在心態上也需要轉變,家人不能認為照顧者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有支付生活費用給照顧者,也是一樣。

照顧者需要大家的肯定與打氣,他才能從「照顧」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也才不會對這件事情感到厭煩。

家中有人生病時,雖然每個人的生活都會被影響,但是,「主要照顧者所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更需要大家的體諒與幫忙。

處理方式三:讓主要照顧者每天與每週都有「固定」的休閒時間

最重要與關鍵的是,要能夠「溝通」出其他人可以輪流替代主要照顧者的時間,讓主要照顧者每天與每週都有「固定」的休閒時間,可以讓他放鬆一下。

這段時間可長可短,但是一定要有,因為這是主要照顧者可以真正休息,而且不被打擾的一段時間。
為什麼固定的休息時間對照料者這麼重要呢?這道理就與橡皮筋一樣。長期緊繃的橡皮筋,如果不適時的放鬆是會斷掉的。

所以照顧者需要可以放鬆神經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照顧者可以盡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陪小孩看電影、與伴侶吃飯、與朋友逛街、看書、喝咖啡、聽音樂、放空想事情、補眠或運動,而不會有任何的「虧欠感」,或是「罪惡感」。

 

長期照顧的壓力

在照顧病人期間,照顧者要盡量維持一定的人際關係,不要因為照顧病人沒有時間,就把自己封閉起來。因為,如果平時還是與親友保持聯繫,這樣才能在自己最需要幫忙時,找到可以傾聽自己心情的人。

照顧者除了可以對親友抒發自己在照顧病人時所遇到的困難,也可以與病友會的家屬、醫師,或社工聊聊,聽聽別人的意見與看法。

其實,通常不用別人給建議,當照顧者自己在描述問題時,就是在整理問題,等到把問題講完後,問題的癥結往往也就釐清,解決的方法自然也就浮現出來。

之前的研究,發現「年紀較大」或「教育程度較低」的照顧者,比較少尋求別人的幫助,所以他們能夠獲得的支援、資源也比較少。但是,照顧者如果能夠藉由人際的互動,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加強親屬的聯繫,甚至主動尋求社會資源的幫助,其實可以有效降低他們在長期照顧時,內心所承受的緊張與焦慮。

 

照顧者何處尋求資源?

在照顧年長的親人時,照顧者除了可以借力其他的家屬與親友們,事實上,只要多問、多找,都可以找到許多資源。

 

喘息服務

什麼是「喘息服務」?喘息服務是指六十五歲以上,需要幫忙與照顧,或者是五十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民眾,如果通過申請,衛生局就會依照每個人的情況來做處理。

例如把需要長期照顧的病人送至安養機構,或者是派照顧員到他們的家中,幫忙照顧一段時間,讓照顧者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讓照顧者有機會可以喘一口氣,這就是喘息服務。

除了幫忙照顧外,衛生局也會依照個案的情況,與社工討論。必要時,也會補助一些費用。

但是要怎麼申請?台灣每個縣市的衛生局都有提供喘息服務,所以如果有需要,可以直接與衛生局聯絡。

 

居家護理與居家復健

除了喘息服務,目前衛生局也提供「居家護理」與「居家復健」的服務。以居家護理來說,就是護理師到申請者的家中,提供護理服務與諮詢。所以,照顧者如果在照顧病人方面有技術上的任何問題,都可以詢問護理師的意見,請他們指導照顧上的技巧。

而居家復健則是由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按照居家環境來設計治療套餐,讓病人在家中也能自行做復健。期望能經由持續的復健治療,改善病人在生活上自理的能力。

同樣的,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向衛生局申請。衛生局的人員會安排適當的人力到申請者的家中幫忙。

摘自 張勝南《照顧父母:不讓父母的小病痛,變成大危機》/寶瓶出版


Photo:hasna syalva,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羽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