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家」,就了解一個人的「心」

身體的容器,就是所處的空間,說明白一點,就是我們居住的「家」。既然心靈會受到身體狀況影響,那麼家對身體的影響,必然也是相當巨大。

文│山下英子 

身體狀況不佳時,心情就會鬱悶。

身體受到傷害時,心情就會低落。

「身體」是「心靈」的容器。倘若容器的狀態不佳,裝在裡面的心靈受到影響,就會感到悶悶不樂。

那麼,裝有心靈的身體,又存放於什麼樣的容器裡呢?

身體的容器,就是所處的空間,說明白一點,就是我們居住的「家」。既然心靈會受到身體狀況影響,那麼家對身體的影響,必然也是相當巨大。

總之,如果居家環境整潔舒適,身體狀況也會跟著好轉,存放於身體裡的心靈,自然就會維持良好的狀態。如果家裡環境雜亂不堪,將造成身體發生病痛,存放於其中的心靈,也將變得萎靡不振。

東洋醫學有兩個概念,分別是「部分即全體」和「全體即部分」。意思是指「部分就是全體,全體也是部分」。

藉由這個概念,我引申的想法是「肉眼看不到的心靈,必定呈現於具有形體的部分」(居住環境)。

 

家的狀態,就代表心靈的狀態

舉例來說,居家環境雜亂不堪的人,身體狀況一定不好,所以他們的心裡一定充滿壓力。

因此,看見居家環境,就能了解當事人的心理狀態。

家裡和心裡,其實相互映照。相對來說,如果家裡環境整理乾淨,也能讓心情愉快,頭腦保持清醒,等於同時整理了情緒和思路。

無形的心靈難以掌握,有形的物品則相當容易處理。因此,與其想辦法整理肉眼看不見的心情,倒不如整理近在眼前的空間,改善身心狀態的效果肯定更加顯而易見。
看得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世界,息息相關。

先著手整理看得見的世界,看不見的世界自然也會調整至最佳狀態。

 

雜亂的居家環境,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虐待?

招待他人到家裡的時候,我們會整理房間、打掃環境。

這是因為希望來訪的客人,可以在我們家裡度過一段舒適的時光。其中多少也是面子問題,不想讓他人看到房間雜亂不堪的情況。而我認為,一個整潔舒適的空間,正是「用心款待」的表現,所以我們才會為了來訪的客人,動手整理與打掃。

沒有人能夠舒適地生活在一個物品散亂的空間;沒有人能夠在一個雜亂不堪的環境愉快地居住。這是我從過去的經驗裡得知的道理。

然而,各位面對自己和家人的時候,又是怎麼想的呢?

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物品散亂的空間?自己和家人是否居住在雜亂的環境?

我們經常不由自主會認為,自己住的地方不用那麼在意小細節,家人應該能夠體諒。

如此一來,親手創造一個堆積物品的空間,等於是告訴自己:「我住在倉庫裡也無妨。」同時,讓家人處於雜亂不堪的空間裡,也等於告訴他們:「你們就是適合住在垃圾堆裡。」

這樣的環境,會讓家人完全感受不到「關懷」與「重視」的心意。

上述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大,但是讓家裡維持雜亂的狀態,相當於利用這個環境,虐待自己與家人。

斷捨離是一門由環境入門的學問,透過整理居住環境,改善身體狀況與調養心靈狀態,進而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且充實。

摘自 山下英子《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時報出版 

 

Photo:e.r.w.i.n.,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