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責無權、遴選制度成包袱 全台校長引發提前退休潮

台灣校長驚傳退休潮,引發人才斷層疑慮。遴選制度、有責無權,讓校長常常有心無力,難以推動校務,申請退休年齡下降,讓經驗無法傳承,恐引發另外一波危機。

台灣校長驚傳退休潮,引發人才斷層疑慮。遴選制度、有責無權,讓校長常常有心無力,難以推動校務,申請退休年齡下降,讓經驗無法傳承,恐引發另外一波危機。

 

「新學期、新氣象」,這句話對某些中小學校長來說體會很深,今年8月有一批校長退休,包括:台北市32位、新北市20位高中職暨中小學校長;桃園市國中小20位新校長走馬上任,引起不少憂心校長人才斷層的聲音。


這樣的憂心不是沒有道理,桃園市去年國中小校長退休17人,今年20人,去年平均退休年齡為57.29歲,今年則下降為54.7歲,好不容易養成的校長,卻在50多歲正值壯年就退休。


台北市今年32位校長退休,為1999年實施校長遴選制度、17年來人數最多。前北大高中校長、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薛春光說:「輿論將校長退休潮打成與地方首長領導有關,但其實柯P只是引爆點,真正問題在於這幾年大環境對校長很不友善。」2012年,北市有30位校長退休,去年也有29人退休。


也有一說是:校長擔心年金改革而提早退休,但這說法沒受到支持。台北市教育局指出,「未來年金改革上路後會溯及既往,就算先退休,其月退俸也一樣會減少,這些校長都很清楚。」


四年一次遴選變成校長施政的包袱
今年65歲、才剛屆齡退休的薛春光直指,造成校長不如歸去的最大原因是:遴選制度。校長遴選四年一次,不管是連任或轉任,校長必須接受遴選委員、教師會、家長團體的表決,想要連任,必須獲得老師和家長們的支持。


台北市公私立國小校長協會理事長、永樂國小校長張永欽認為,「遴選制度的精神沒有問題,但過程中校長有不受尊重、像被質詢的感覺。」薛春光說,為了辦學績效,校長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結果變成校長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為了位子而去討好老師和家長。有想法的校長想推動新事物,遇上保守、不願改變的老師,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和力氣去溝通,「溝通太長、太久、太辛苦,」張永欽說,「太強勢的話,最後受傷的還是校長,你要不要連任?」


校長有責無權,做事綁手綁腳
比起私立學校,校長有董事會做後盾,全員有共識要達成目標;公立學校校長做起事來則綁手綁腳,許多事情須經教師評審委員會、校務會議通過,為「合議制」,會「增加老師麻煩」的事情就很難推動。


板橋國小校長林義祥當校長已經11年,他說,校長的裁量權變小了,但問題是,投完票之後,校長還是要負責任,權責失衡。薛春光認為,對老師的考核制度設計,校長的權力也被架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10年,不適任的教師完全沒有退場機制,校長也莫可奈何。


另一個問題是,校長找不到行政團隊。張永欽指出,兼任行政職的老師,工作量多、責任重,寒暑假天天上班,但是待遇卻差不多,所以,沒有老師想接主任和組長,造成許多學校只有代理主任和組長,也增加校長推動校務的困難。


林義祥指出,行政任務需要很多折衝,行政團隊常變夾心餅乾,吃力不討好。也造成一個奇怪現象,教師在職務選填、填積分表時,常變成最菜的老師當組長或主任。


校長不再像以前被尊敬
一位校長表示,「以前當校長是榮譽,受人尊敬,現在校長被家長罵,被老師抱怨,真的很慘。」


張永欽說,70、80年代的老師會追求從組長、主任再到校長的職涯路徑,過去台北市校長很難考,400、500人只取10個,到了去年只有70、80人考,取15個。前年考國中校長更慘,要取15人,結果只有30個人考,根本不達報考人數須3倍的要求,參加校長甄選的老師明顯減少。


非教育專業以外的工作,也造成校長的工作壓力大。像林義祥在板橋國小期間,完成徵收土地、蓋新大樓,當時他每天上網去看下水道工程發包了沒,擔心工程進度,甚至還要懂一些建築工法。


校長養成需要經驗值,無法速成
薛春光從事教育工作共41年,其中擔任校長19年,退休前6年為北大高中校長,一手籌設北大高中。薛春光說:「當路上很多車子都是新手上路的話,會讓人擔心,」校長的養成需要經驗值,無法速成。「新校長有活力、有熱情,但遇到困難時像是拆占用土地的樓,能折衝所有人、解決問題嗎?」薛春光反問:「50、55歲的校長經驗退休後歸零,可惜!」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