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的爸爸經:重新看見女兒身上的寶藏

李開復是華人之光,工作成就很大,生活中最放鬆的角色,就是當爸爸。他認為,平常工作已經夠緊張,孩子是唯一調節生活的解藥,為什麼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而硬要把小孩拉到大人的世界……童年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如將自己恢復童真,變成小朋友,和孩子們一起玩。

「我會永遠記得第一次將你抱入臂彎的那一刻,一種新鮮激動的感覺瞬間觸動了我的心,那是一種永遠讓我陶醉的感覺,就是那種將我們一生都連結在一起的『父女情結』……」

這是四年前李開復的女兒赴美讀書時,他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信中流露出父親對女兒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也看到不同的李開復。

 

意外找回生命中最珍貴的事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是眾所皆知的創業導師,頂著谷歌、微軟、蘋果知名高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的光環,擁有超過5000 萬的微博粉絲,不但是微博票選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並獲選2013 年美國《時代雜誌》全球影響力100 人。

不過,就在聲勢如日中天之時,同年秋天,當他回到台灣做身體檢查,卻意外發現得了淋巴癌第四期。

過去十七個月,李開復開始放慢腳步,專心靜養,他才發現自己以前忙於工作,忽略了家人與孩子。因為生病,他反而找到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彌補過去的遺憾。

參觀李開復台北的家,偌大的房子沒有太多家具,倒是客廳旁放置一台超大型的電動──桌上足球機,可同時供四個人一起玩,這是特地從美國搬回來的。以前住在美國時,他們一家四口就喜歡比賽遊戲,從跳舞機到電動遊戲,都成為全家最棒的娛樂。

李開復笑說自己不是嚴格的父親,他只負責和孩子玩,黑臉的任務就交給太太。他認為,與其從小教孩子一大堆數學、珠算,補習才藝,還不如讓孩子多玩玩電腦,或是手機多裝些有趣的遊戲,不但可以刺激大腦,還可寓教於樂,只要控制好時間就行。

 

兩個女兒,兩種個性

李開復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目前就讀紐約的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小女兒剛申請到紐約大學藝術學院。兩個女兒個性截然不同,大女兒乖巧、聽話、會念書,而小女兒外向、叛逆、與人互動好,討厭考試。

李開復承認,陪伴大女兒的時間較長,調到中國工作後,比較沒有時間陪伴小女兒。

這位他口中叛逆的小女兒,曾經每週變一次頭髮的顏色,自己拿著針和墨水,照著Youtube影片幫自己刺青。雖然事後李開復開玩笑似的說:「早知道她自己刺得那麼醜,我就答應她了!」但心裡有非常多的不捨。

其實,小女兒最先刺在身上的字是「try」(嘗試),李開復從未主動過問,有一次卻無意中聽到原因:「我想刺一些字在身上,可以提醒自己……多試著努力,讓成績達到你們的期望。」

「就和多數父母一樣,在忙碌的時候,把性情和順、遵守規律、從來不惹事的孩子當作好孩子;把成天給你出難題,沒事給你生出一堆事的孩子當成壞孩子。」李開復說,這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陪女兒背單字

過去在台灣靜養的一年半中,李開復有機會好好與小女兒相處,陪她一起訂定課表、寫功課,想辦法幫她找方法應對考試,甚至自創密招,記憶艱深枯燥的英文單字。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小女兒順利通過美國的SAT(學術評估測驗),申請到大學。

有一天,小女兒發了一則簡訊給他:「親愛的爸爸,全台灣大概沒有第二個爸爸會陪女兒背單字,謝謝你願意陪我。」

李開復意識到,如果不是因為這場大病,恐怕他沒有機會好好陪伴她,也看不到女兒身上的寶藏。

現在,問他對兩個女兒有什麼期待?「我只希望她們快樂,找到自己愛做的事,還有,找個好老公,這很重要。」

他笑笑的回答,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兩個女兒都說要嫁給像爸爸一樣的人!」語氣充滿著驕傲與喜悅,這應該是天下所有父親最大的榮耀吧!

 

進入孩子的世界,和他們玩在一起

Q:你和太太的教養方式有何不同?

A: 我們家是「慈父嚴母」,很自然就是如此。我的太太較重視小孩的紀律,比如說,一定要有禮貌,看到人要打招呼,吃東西不能出聲音,記得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不可以和大人頂嘴。

我的教養方式則是多鼓勵,少批評和處罰。我把自己當作小朋友,跟她們玩在一起。晚上和他們講故事時,我很擅長亂編故事,常常把童話故事的角色顛倒,把好人弄得很搞笑,把白雪公主說得很不堪,逗得他們哈哈大笑。

 

Q:父母的教養方式,對你和女兒相處有什麼影響?

A: 從小,我媽就是和我一起玩大的。她會潑水在我哥的頭上玩,在家也跟著我們追著跑。我做了調皮搗蛋的事,或是鄰居抱怨我,她只是覺得好笑,並沒有懲罰我。

我從小耳濡目染,小時候媽媽和我玩得很開心,我也用相同的方式跟女兒一起玩。我的爸爸比較理性,他並不凶,只是很少講話,偶爾講講冷笑話,標準中國父親的樣子。

我覺得做父母都是一樣的,就該和孩子玩在一起。平常工作已經夠緊張,孩子是唯一能調節生活的解藥,為什麼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而硬要把小孩拉到大人的世界,整天教他這個那個、背書一定要背得多好……童年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如將自己恢復童真,變成小朋友,和孩子們一起玩。

 

Q:你們全家平常有什麼共同的娛樂?

A: 以前我們喜歡一起看電影。女兒和媽媽喜歡逛街,我就當司機陪她們去,自己也逛一些店。

我們全家很喜歡比賽玩遊戲,比如跳舞機,或是電腦上的遊戲。我很喜歡和孩子們玩遊戲,比如書上的益智遊戲,手機的畫畫猜字遊戲。有一次,我寫了個Miss(想念),畫了一個爸爸的臉在流淚,表示想念,讓女兒猜。透過這些遊戲,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Q:大女兒和小女兒的個性很不同,你的教養方式有何不同?

A: 我大女兒和二女兒的個性完全不同。大女兒很乖巧,超級聽話的好學生,但是在美國,必須要有個性,喜歡積極主動,如果有問題而不問,上課不積極參與,也不好。因此從小我就鼓勵老大,每天上課至少舉手發言一次,或是提出問題。

老二比較叛逆,考試成績不怎麼樣,但她很外向,個性好,嘴巴也甜,老師很喜歡她。她小時候,有陣子會說小謊,我用很多方法都沒有用,後來靈機一動,用當時微軟剛推出的桌上型出版軟體,做了一份「假報紙」,頭條消息是一個被處決的大壞人如何從童年開始變壞的故事,而且這個壞人小時候犯的錯,和她有許多的巧合。我讓她無意中看到這份報紙,嚇得她不敢再犯。

我覺得有時父母要用一些方法,尤其孩子長大了,指責與批評不見得有用,反而會造成反彈。

 

Q:兩個女兒都很有藝術天分,她們從小就展現這方面的興趣嗎?你如何發現她們的天賦?

A: 老大初中開始就很懂得顏色、打扮與搭配,也會幫媽媽與妹妹設計行頭。她對文學也很有興趣,喜歡寫詩和小說,初中就寫了一本短篇小說。我鼓勵她繼續寫作,十五歲的暑假送她到史丹佛大學寫作營學習。後來,她對設計產生興趣,自己申請羅德島設計學院,在那裡深受啓發,開始規劃走這一條路。

高中快畢業時,她想直接申請帕森設計學院,不過,Nautica 創辦人朱欽騏(David Chu)認為,設計學院畢業後,在技巧上很扎實,但並不深入文化內涵,因此建議先申請大學,畢業後再決定是否念設計學院。事實上,她在念哥倫比亞大學時有機會轉念經濟或商學,但她還是決定念設計。

老二雖然個性叛逆,但與人互動良好。九年級時,我送她數位相機,她喜歡拍怪照片,比如姑姑的屁股、表姐很醜的表情,特別淘氣。我曾擔心她花太多時間玩攝影,是否在逃避功課。我告訴她,如果選擇做攝影師,不但薪水較低,還可能被業餘的人或更聰明的設備取代,因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也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

不過,與她溝通後,她還是決定走這條路。後來,她去幫為蘋果產品拍照的攝影師打工,去年暑假又到紐約的藝術學校修課。她喜歡幫人拍照,下午到中央公園拍,還自己印名片到處發放,利用週末拍照賺錢。去年,我們幫她在朋友的診所候診室辦了小型攝影展,展出四十多件作品。我們一起腦力激盪,幫每件作品取名字,就像一個Family Project(家庭專案)。她真的拍得很好!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內容...

AI來了,李開復給家長的3個叮嚀、給孩子的6個建議

李開復給女兒的一封信:你需要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分數只不過是虛榮的人用以吹噓的無聊數字而已

 

※強力推薦:

罹癌經驗,悟出人類與AI共存的藍圖

李開復最新著作:《AI 新世界(增訂版):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天下文化

 

數位編輯:吳佩珊(2019.8.8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