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多一點成長的時間!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嘗試跟碰撞,有些並沒這麼快速有效,爸媽一定要用孩子的步調學習,才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

我們知道解決問題要點時間,但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捨得給時間!

這很矛盾,但往往如此!

 

主動回答:

「今天我要做這邊到這邊,然後我回家做了這裡跟這裡,做到這了之後我就不會了,這幾題都是這樣的狀況!」

這是現在孩子會告訴我的話,在他踏進了教室之後。

 

我問他答:

「今天你要做哪裡呢?」我問。

「......第五章吧?」孩子搔搔頭,不確定的回答。

「在家做的有沒有什麼問題?」我試探性的拋出問題。

「......還好!」想了很久後....,給了一個不怎麼確定的答案。

這是之前我跟孩子之間的對答,我問他答,我問他就答似乎也還很配合。

 

這兩個有什麼差別呢?

前者是他「主動」告訴我,他自己在家做了哪些事?

且在「實作」之後,清楚地知道哪邊是自己的限制跟不足,有「檢視」的機制,一到了現場「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後者是「我問他」做了什麼?

他卻有點意興闌珊的回我,似乎我不問,他也不會想要說些什麼,腦袋中讀取的訊息,只在於我問話的範圍,其他尚未上線,「一推才動」!

從後者到前者之間,就差了點「主動性」!想或不想決定了我們面對事情的態度與完成的完整性。

 

重點不是他不主動,而是他「為什麼」不主動?

「如果只是想著完成交派的任務,而不願去試著自己發想還可以怎樣做!」那表示在他的心裡尚未體認到做與不做之間那些微的差異,對於外在事物,他給予的回應就會是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出擊。

但後者的這種狀況卻是一種常態,很大一部份我所接觸這些學生,一開始都是這樣的。

「比起不肯回答的孩子,他們算乖,那然後呢?乖乖順從的孩子,真的順從嗎?」不!他們只是用他們可以反抗的方式去對應他所接收到,譬如非主動應對!

學習的意願很重要,我們都知道!偶爾我會聽到家長這麼跟我抱怨「他都不做,都要我三催四請,連考試要到了,都還要我去催他!」聽了這樣話,回過頭再跟孩子瞭解狀況時,我就不太問「妳為什麼不想念?」這種問題了!

很清楚地,太監不急急死皇帝,孩子沒明顯地感受到考試有多重要。

或者在他的認知裡,這個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東西塞進去跟把東西吐出來,然後比較誰吐得多,打上一個符號的過程。這似乎沒意義,只是很煩!

 

了解原因遠比逼孩子有效

如果沒能真正釐清孩子為什麼不肯用心的原因,然後有機會逐步去修正挑戰他原有的觀念,再多的指令與要求,也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與反應,自主性不會到來!但這其中,會有許多的嘗試跟碰撞,有些並沒這麼快速有效!

我們對於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會很捨得給時間跟理由,說服自己為什麼拖這麼久!但是,只要對象一轉到孩子身上,就開始緊張急迫,似乎沒有在短時間解決,就會發生什麼天崩地裂的情況,對內高壓地對應孩子,對外則開始要求老師要做到!

這很有趣,孩子越被強迫,他就越愛反其道而行。

當己身力量不夠時,他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找尋他所能夠使用的手段與管道。

所以孩子不主動嗎?不,他很主動,很主動地去思考任何他可以逃避大人權威式掌控的方法,甚至延伸出屬於自己的應對策略!

他的主動不是沒有,而是不在家長要求的線上。如果能夠讓孩子把反抗的這股力量轉回讓他自己努力的動力時,這孩子成長的潛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孩子的主動不主動,是無法被強迫而來,而是誘導與吸引而來,而這真的需要時間!

請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時間與空間!別樂於給自己時間,卻吝於給予等待孩子成長的空間!

Photo:mliu92,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