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願意努力,高風險群也能遠離失智症:我讀《記憶診所》

終生閱讀的習慣比起『智商』和『教育程度』,更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因為閱讀能刺激大腦去吸收新知識,發展新觀點,效果甚至勝過打麻將、編織。此外,我非常樂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這個特質將能讓我的腦神經不斷開發出新的迴路。

這本書裡有許多令人不勝噓唏的失智症案例,而且每一個案例,毫無例外的,都順著命運之神的操弄而無可逆轉,但是透過周永彩醫師慈悲而同理的雙眼,我們卻在一個個病例與照護者的故事中,看到人性的良善、愛與希望的閃光。

他們的生命歷程令人心疼卻不致心碎。

但這本書最大的用意不是讓讀者當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而是透過這些案例所展現的遺傳特性、生活模式、個性傾向,讓讀者能一窺失智症高風險者的生命輪廓。

就連周醫師也一再在書中反觀自己,未來該如何遠避失智症的侵擾?因為她自己就帶有高風險因子。

而我自己在閱讀的同時,也似乎在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確認之旅。是的,我自己也難擺脫命運為我設定的高風險情境。

如今我的媽媽正是一名中度以上失智症患者,書中首先就證據確鑿的指出:「如果有一等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個人的風險增加為三倍。」,「而且每增加五歲,盛行率就增加兩倍。」

我的老媽從中年開始,便顯示與書中極度吻合的患病者輪廓:低教育水平、學習動機薄弱、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肪、常常久坐看電視、沒有固定運動的習慣、社交封閉、生活壓力大、常常陷入憂鬱而無排解之道。

如今老媽再難扭轉命運,我在心疼老媽、照顧老媽的同時,更應該要積極地為自己人生後半場負起責任。

 

該在意的不是能夠活得多老,而是晚年能夠活得多好

這本書讓我產生信心,因為我可以努力做很多事來擺脫命運的擺佈,提早做好自我防護。

我欣喜看見我日日都做而且樂在其中的一件事,竟是周醫師特別提出的重要妙方:不斷的閱讀。

「終生閱讀的習慣比起『智商』和『教育程度』,更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因為閱讀能刺激大腦去吸收新知識,發展新觀點,效果甚至勝過打麻將、編織。

此外,我非常樂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這個特質將能讓我的腦神經不斷開發出新的迴路。

周醫師給高風險者很大的鼓勵,她說:「即使兩個病人在腦部的『異常蛋白質』(造成失智的原因)堆積的程度相同,但大腦能被不斷重塑的人,很可能只會出現輕微的症狀或不受干擾。」

此外,運動很重要,「不論何時開始運動都不嫌晚!」,每週三次、每次45分鐘的運動,能幫忙大腦清除「異常的蛋白沉澱」,並增強心智任務轉換力。
    
而對於非常喜歡獨處更甚於人際交往的我,則要提醒自己,一定要儘可能地去擴展人際網路,建立有意義而充滿愛的人際連結,享受人際交往帶來得充實與美妙,「從中年就一直保持單身到老,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變成三倍。」

另外,更要遠離造成三高的生活方式,留意自己攝取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避免導致中風的飲食內容,「過度的熱量,讓大腦無法清理掉造成失智的『異常蛋白質』。」

地中海型的菜單、含有天然抗氧化劑的綠色食物、少量的飲酒、維持漂亮的體脂肪指數,都有助於遠離失智症。

我的外婆正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過世,而我的老媽從中年開始就是糖尿病患者。周醫師在書中不斷強調,糖尿病與失智症有非常高度的相關,承接著糖尿病體質的遺傳因子,我可要比一般人更懂得做好防護。

 

學會關照「照護者」

周醫師指出,失智症患者的照護者也是罹患的高風險群,這乃是因為日日承受著永無止境的照護壓力,面對每況愈下的病患,難免會苛責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不好。

周醫師特別送給照護者最關鍵的四個字:關愛自己!

這勝過教導他們醫藥專有名詞!不需要期待與病患有高品質的交談,不期待他們的思考符合邏輯,放掉「要恢復病人能力」的高目標;不要對自己的付出與能力太過嚴苛,不需要緊緊嚴守著「當一名成功照護者」的名聲;允許自己有喘息、閒暇的優閒空白時光;絕對不要延緩或忽略滿足自己的需求。

學著釋放壓力,才能減少「皮質醇」的產生,而「皮質醇」也是引發失智的危險推手。

周醫師提出,目前並沒有全面性治療失智的藥劑,而是借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來做症狀治療,然而這個病程可能長達十年、二十年,並且毫無逆轉的機會。

老化社會將快速降臨,失智症發生的機率愈來愈高,這個社會非常需要如這本《記憶診所》般充滿同理的論述、詳盡又帶來希望的解析。

我真心推薦給潛在的失智症高風險群以及正走在崎嶇照護之路上的朋友!

Photo:Emran Kassim,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曾琳之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