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縭三十年,魚夫伉儷談婚姻:婚前看優點,婚後愛缺點

魚夫夫妻相伴已三十年,談起婚姻與家庭,他們顯得默契十足。

今年剛嫁女兒的魚夫,夫妻相伴已三十年,談起婚姻與家庭,他們顯得默契十足。兩人話鋒直率,卻像鋼琴上的黑白鍵,高低強弱搭配得宜,笑語不斷。說起兩人的相識,當時大四的陳文淑,擔任畢業紀念冊總編輯,同學推薦了一位很會畫圖的經濟系學弟林奎佑來幫忙。才念大二的林奎佑已受聘於中國時報畫時事漫畫,不過他其實和陳文淑同年,只是晚了兩年上大學。就這樣,學弟與學姊不管他人的眼光,開始交往。

 

決心娶魚兒,立志當魚夫

陳文淑有個小名叫「魚兒」,林奎佑自許要做「魚兒的丈夫」,就此取了筆名:「魚夫」,公開表明心志!「當年追我的人,比他帥的可多的哩!」陳文淑笑說是被魚夫的才華所吸引,他學習能力很強,很能求新求變。魚夫欣賞陳文淑的條理清楚、勤儉、樸直,而且很有方向感(所以負責開車的是太太),迄今每天記帳,「她是就算只是10 元,也要弄清楚到底是用在哪裡了。」兩人興趣相同,個性互補,魚夫說,他可是從頭就認定要娶陳文淑為妻,不是隨便追她的呀!

交往四年後,同樣二十五歲的兩人決定結婚。當時資產只有一台摩托車的魚夫,還是個窮小子。出身台南望族的陳文淑,記得父親告訴她,人的能力比身家重要;兩個人都有大學學歷,必然會有工作,只要願意努力就好。陳文淑笑說,當時她公司的課長看著二十鋃鐺歲的魚夫,總覺得「陳小姐怎麼會讓這樣的人追走?」但很有主見的陳文淑,認為好的婚姻,不是看條件,而是要找合適的人。自己要拿定主意,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一起長久生活。

事實上,魚夫對擁有美滿的家庭一直很渴望。出身在大家族的他,是長子也是長孫。但父親會對母親家暴,在魚夫七、八歲時,他就曾衝去抱住父親,不讓媽媽被打。而且父親很早就有了小老婆,母親被家族驅離,魚夫和三個手足,因此住在四個不同的地方,長期分離。大家族的恩怨、家暴的陰影,讓魚夫發願絕對不要像父親那樣。

1985 年,魚夫和魚兒結婚。這一年,魚夫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便用一百萬的資金,在南港買了一棟三百萬元的大房子。他把母親,以及姊姊、弟弟、妹妹的家庭全都接來住,一圓全家團圓的夢!但新婚妻子要面對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可不容易。魚夫至今都感謝太太度量大,才能成全他的夢想。

 

不計較,大家庭感情好

事實上,陳文淑的父親是日籍台灣人,早年與吳修齊、吳三連、陳由豪等紡織起家者,被稱為「台南幫」。後來一度成為黑名單,滯留日本、不得返台,而後又以僑領身分,一年回台一次,因此,母親長年一個人撫育子女、務農持家,甚至還幫忙父親打點商界關係、親戚禮數,非常會照料別人。母親的身教也影響了陳文淑,加上婚前就和魚夫家人相處融洽,讓她能夠適應大家庭。

十幾個人同住的生活,過了整整十年,陳文淑說,那段期間,婆婆的六個孫兒一起長大,感情就像親手足。早上,魚夫的姊姊開車載滿所有小孩去上學;放學後,小孩都不用去安親班,家裡就有最好的後援。晚上,婆婆總是煮好一大桌的菜,等著十幾口人回家晚餐、帶便當,食指浩繁,「光是碗就要洗兩輪。」陳文淑說。

而身為長子的魚夫一肩擔起家庭生計的責任,夫婦不向手足要求分攤生活費,即便其他姊弟妹偶爾會給婆婆菜錢,他們也不過問。「我覺得大家庭相處,互相不計較很重要。」這是魚夫夫婦的共識。後來手足們各自搬出去,都住在同一個社區,晚餐仍舊十幾個人一起吃,一起生活,情感十分緊密,就這樣又度過一個十年。今年魚夫大女兒出嫁,曾經一起成長的六個手足分別從國外趕回來,情義相挺、默契十足。

 

互相包容,彼此支持

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可有過爭執、衝突?「當太太在碎碎唸的時候,不要回嘴,放空就好了。」這是魚夫的夫妻不吵架哲學。陳文淑笑說,她和婆婆常常叨念了半天,不知魚夫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不過再怎麼生氣,因為他從沒回嘴,架就吵不起來了!她認為,夫妻偶有爭執或口角是必然的,除了溝通,互相包容與信任很重要。

「結婚前看她/他的優點,結婚後要愛她/他的缺點。」

魚夫說,一旦決定結婚,就要堅持下去。婚後見到彼此最自然的面目,必須適度調整自己,彼此包容。

台灣政治議題火熱的時代,魚夫全盛時期曾身兼十九個媒體工作,有報紙、月刊、周刊、電視、廣播等,政治漫畫畫了三十幾年,政治評論也參與得轟轟烈烈。當年以政治漫畫為業的魚夫,因為多半在家畫畫,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反而比一般男性多。

早期,手繪的稿件必須親送至報社爭取時效,太太常常得幫魚夫飛車送稿。有回魚夫凌晨五點畫好稿件,太太就騎著摩托車從南港家飛奔,親送到杭州南路上的《新新聞》,才趕上早上七點雜誌送印。後來傳真機面市,魚夫立刻買了一台,讓太太不必再送稿。但手繪漫畫用的是有厚度的卡紙,必須先影印成薄紙,才能傳真給報社。魚夫常常穿著隨意,大白天出沒文具行、影印店,貌似無業閒晃的模樣,引人側目。

陳文淑婚後在出版社當編輯,後來又開了餐廳,在外工作時間很長。直到魚夫任職電視台總監,太太就全職回歸家庭。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制約,夫妻倆同心協力、彼此支持,反而能在工作與家庭取得平衡的默契。

 

給予支持和陪伴,學會放手

魚夫夫婦有兩個女兒,教養方式也分工。爸爸通常負責感性的鼓勵、媽媽負責理性的諮詢。「在我家,教養觀頭一條就是:不必考第一名!」魚夫說,「輸在起跑點」的論點,他從來不買單,成績和未來的能力並沒有絕對關係。

「我們從不陪小孩做功課。」陳文淑對孩子很放手,孩子要學習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例如大女兒小六時,因為去了夏威夷旅行,主動和爸媽提出想去美國念書。後來,他們同意讓她十五歲時就出國去念書。因為是自己的夢想,大女兒很獨立,沒讓家人知道自己哭了一個學期,咬著牙撐過來,自己去面對困難。

陳文淑很早就讓孩子練習獨立。有一回出國旅行,她讓七歲、四歲的二個小女生自己睡一間房,不跟大人一起,姊妹倆開心得不得了。陳文淑認為出國是讓孩子學習獨立、打開眼界的好機會,也是讓大人學習對孩子信任與放手。當然,父母仍在一旁協助,出國念書之前,讓孩子培養語言能力、參加遊學團適應生活,包括請託遠方親戚幫忙照料孩子等等,「給予適當的支持,就安心讓她去飛吧。」

「田園能力」也是魚夫的家庭訓練,例如騎單車、游泳、騎馬、曲棍球等,所以老大在高中就自組社團,相當活躍。夫婦倆也觀察歐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跌倒了,台灣父母的反應可能是責罵、大聲驚呼或去抱起孩子。但在國外,小孩會跌倒其實很自然,就讓他自己爬起來就好。」陳文淑很有感觸的說。

 

重回二人世界,好好經營熟齡生活

2008 年,兩個長大的女兒工作的工作、留學的留學,魚夫夫婦又回到簡單的、如年輕時的二人世界。這時,魚夫卸下媒體圈的工作,開始另一階段的人生。「我看到很多年老夫妻,只是互相顧病、度過晚年,我可不要這樣。」四十多歲的魚夫,很早就意識到,人生的下半場是要和老婆兩人一起度過,提早用心經營兩人世界,才不會讓婚姻生活索然無味,除了互相照顧,相對無言!

他決心移民到台南。選擇台南的原因,一是太太的故鄉,二是美食多、廟宇多、醫生也多,富有深度人文與生活機能性。畢竟在台北住了三十年,移居有許多人脈、資源要重新建立,他先到台南考察布局,也把高齡母親的生活需求一併考量:「要有可以運動的地方、做慈濟的去處啊。」

就這樣,夫婦二人優雅的熟齡生活就此展開,細細品味府城的四季之美,一個拍照、畫圖,一個負責查資料,完美搭配。今年魚夫出版了《樂暢人生報告書》,更把遊賞生活的足跡踏遍寶島,運用數位繪圖、拍照、影片與文字紀錄,看得出平凡生活、日日美好的趣味。

離婚率逐年攀升,身邊也有許多朋友離散,回顧三十年的婚姻路,陳文淑說:「選擇自殺需要勇氣,選擇活著不離婚則需要智慧。」她和魚夫對彼此仍舊互相欣賞,看得到彼此的長處,所以不會意氣用事,會設想彼此的家庭、親人的希望,懂得珍惜。

問陳文淑婚姻最難的是什麼?理性且眼光長遠的她深有體會:「當伴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想改變他的步調時,自己如何調適配合,是種成熟的愛。」的確,在婚姻的道路上,時間往往是考驗,但時間常常也是最厚實的基底,愈陳愈香。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