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妥協,造就了孩子一再地任性耍賴

孩子開始會耍賴的時期,要堅持原則,別屈服於孩子的任性。如果父母堅持住,孩子開始練習忍耐,任性行為就會停下來。

男孩長到4歲左右,會逐漸出現任性耍賴的行為。因為男孩無法透過語言來完整表達自己的心情,只好用全身肢體來表現內心焦躁的情感,並且頑固地重複一樣的行為。

身為母親,一定都曾為了孩子的任性行徑感到頭疼吧!雖然有的孩子非常任性,但也有些孩子不常做出任性的行為。你覺得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不會任性耍賴的孩子,並不代表一切都讓他感到稱心如意。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欲求,而欲求也不總是能得到滿足──他們之間的差別只在於

不任性的孩子知道要怎麼處理他的心情而已。

比方說,有一天在超市裡發生了這樣的事──因為聽到小孩的哭叫聲,回頭一看,發現有個4歲左右的男孩,手拿著零食的盒子,大聲哭叫著「買啦!買啦!」但環顧四周,卻沒看到像是他媽媽的人跟在身邊。

 

接著,在距離孩子有點遠的地方,發現媽媽也用很大的聲音叫著「我不是已經說過不買了嗎!」還作勢要丟下孩子不管。這是很常見的景象對吧?

看來是孩子哭叫著要媽媽幫他買零食,但媽媽說不可以!過了一會兒,再看到那對母子,發現孩子已經停止哭泣了,還以為是孩子放棄了呢!

仔細一看,卻發現他手裡牢牢抓著那盒零食,原來是媽媽終於妥協,買零食給孩子了。

孩子會遵循自己曾有過的成功經驗──就像上述的例子般,大多數用哭叫的方式來要求買零食的小孩,都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哭鬧,大人就會買給他們──孩子會採取的所有行動,都是從經驗學習而來的成功法則。

看到這個4歲左右的男孩,一臉滿足地拿著他的零食,我就知道他經歷的大概是這樣的階段:

  1. 孩子拜託媽媽買零食給他
  2. 媽媽說不行
  3. 不管媽媽說幾次不行,孩子依舊大哭大鬧
  4. 媽媽終於放棄,說了「只有今天喔」,然後買了零食
  5. 孩子停止哭泣

這個孩子知道,只要任性地大哭、耍賴,大人就會買他想要的東西給他。

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這孩子會變成一個沒辦法忍耐的孩子。

孩子長到4歲,已經可以理解語言,也可以學習忍耐了。

所以,首先要下定決心,絕不能妥協於孩子的哭鬧之下!

孩子的任性耍賴,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所做出的行為。

 

 

摘自  竹內繪里香《決定男孩一生的0~6歲教養法》/大好書屋

 

 

Photo:Lubomir Simek,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彭德先、吳佩珊(200227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