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功課

比起擔心孩子有沒有學習到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知的將來,我決定將努力放在眼前,試著多花時間聽聽他們想說的話。
  • 文/ 0
  • 2016-01-15 (更新:2016-01-15)
  • 瀏覽數4,841

前些日子到銀行辦事,等待的空檔聽到幾個年輕行員的談話,內容都是有關每個人家裡的小寶寶;用甚麼牌子的沐浴用品、奶粉、紙尿片,怎麼幫寶寶剪指甲,需不需要剃胎毛修眼睫毛等等話題。聽著聽著就走了神,回想起自己剛成為媽媽的那段日子。

 

第一次懷孕的時候每次產檢都有點忐忑,生怕醫生會說小孩有甚麼問題。有次被告知肚子裡的寶寶似乎沒怎麼長大,我竟然就從婦產科門口一路哭著回家,所有學過的胚胎發育成長知識都變成我的恐懼,那時候只有一個念頭,只希望能生下完完整整、健健康康的寶寶。孩子呱呱落地之後,手忙腳亂的日子也跟著展開;寶寶肚子餓了、脹了、尿片濕了,過敏、感冒、鼻塞、發燒、熱痙癵、腸病毒,當時的緊張失措,現在想起來也半是害怕半是好笑。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關心的事情也慢慢變得複雜。原來只要她們吃得香、睡得好、笑得開心,但後來也不得不擔心起課業表現、品格教養和生活習慣;剛開始,只要學會自己吃飯、穿鞋、收拾玩具就能得到掌聲的小孩,慢慢也會意識到有些事情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大人的標準。

 

曾經有段時期,對孩子似乎永遠提不完的問題很沒有耐心,總是希望她們按照我訂下的規矩快快完成功課和家務,沒時間、也沒心情聆聽任何延遲功課的理由,更不想花時間回答我認為無意義的問題。最常責備她們的話就是「媽媽在妳們這個年紀的時候這些事都能夠做得又快又好!」「妳們這個樣子以後長大怎麼辦呀?」

 

直到有天聽到兩姊妹竊竊私語 : 「快快快!趕快收拾好,不然媽媽又要生氣了!」我突然心疼起來,心疼孩子也心疼自己,想起小時候被媽媽責罵時,心裡想說又不敢說出口的抗議,總是忿忿不平地覺得既然甚麼事都要照媽媽說的做,那為什麼要給我一個自己的名字,直接用跟媽媽一樣的名字就好啦!

 

於是我開始檢討自己的態度,反省自己用「媽媽是為妳們好」這個似是而非的藉口,帶給孩子和自己壓力。比起擔心她們有沒有學習到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知的將來,我決定將努力放在眼前,試著多花時間聽聽她們想說的話,也儘量用她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解答她們的疑問;學習尊重她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不會、也不該是我的影子。

 

我們的感情因此變得更好了,從一面倒地「媽媽罵小孩」模式轉變成「理性商量溝通」;當然媽媽還是偶爾會發發脾氣,不過有時小孩覺得自己沒有錯,會在我罵完之後再一次解釋她們的理由。看著她們這種應該算是「頂嘴」的行為,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很開心,這是她們的成長,也是媽媽的成長。

 

親愛的孩子,謝謝妳們提醒媽媽那當初只為妳們的健康而乞求的初心;謝謝妳們原諒媽媽隨著妳們成長也跟著長大的貪心;更謝謝妳們忍受並且安撫媽媽莫名其妙的擔心。媽媽的功課,我會繼續認真做;希望讓妳們感受到的,是毫無負擔壓力,輕鬆自然的「愛」。

 

Photo:MIKI Yoshihito,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許資旻、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