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了國,就會講外文了嗎?

好的環境對語言的學習幫助好大, 但是否飛到國外, 外語一定會變好?

飛出國就會講外文了?

 

好的環境對語言的學習幫助好大, 但是否飛到國外, 外語一定會變好?

 

學生K從澳洲打工一年回來,興高采烈地與我分享她做過的一堆工作,包括在農場剪葡萄、在汽車旅館打掃房間、在餐廳洗碗、在工廠包裝等,再拿賺到的錢在東澳玩一個月,最後帶著臺幣五萬元的存款飛回臺灣。

「那妳現在又回到以前的貿易公司上班嗎?」

「唉,」K有點小感傷:「本來以為可以回到原來的公司,但看到以前的同事已經升了官,就有點不想回去。我寄履歷表到一些公司,但要我的薪水低,想去的沒通知,再等等囉。」

「那這一年,值得嗎?」我很好奇。

「應該……值得吧。我看到新的世界,雖然吃了些苦,但交到了全世界的朋友,英文也更敢講了。」

 

K講得沒錯,境外旅行是精進外語的好機會。像我對自己的英語口說本來很沒信心,直到三十六歲時才徹底改變。那年帶團到溫哥華,住在寄宿家庭,晚上和加拿大媽媽聊小孩、聊食物,第一週還會口吃,但後兩週聊到東西方教育,每晚聊到欲罷不能,回國後發覺自己口語能力變好了,證明好的環境對語言的學習幫助真的很大。

 

但是否飛到國外,外語一定會變好?學生L的答案是否定的。

 

L本來以為到了美國,英文就可以講得很好,結果發覺自己與房東只能作禮貌性的寒暄,只要房東講多一點,他就會被單字卡住。L很後悔:「早知道在臺灣就多背一點單字,到異鄉再背,真的緩不濟急。」

 

另外,親戚Y到日本包了一年的餃子,本來想趁機練好日文,但因為在臺灣底子沒打好,只能被分配到後場,結果一年期間,雖然賺了些錢,但日文還是沒進步多少。

 

L和Y的例子很容易理解,就像來臺半年的外籍生,因為底子不夠,沒有幾個能學好中文。其實若真的想學好外語,現在網路的資源就非常豐富,善加利用亦能有所成。

 

2013年,我曾帶十個學生拜訪波士頓,當地老師對一位團員的發音讚譽有加,並斷言她一定是在美國長大,但她反而是全團唯一以前沒出過國的,她單靠網路資源和自我要求,就用土法煉成好鋼。

 

根據外交部統計,臺灣年輕人出國打工度假的人數,已由2004年到2007年之間的一萬兩千人,累計至2008年到2012年間的六萬五千人,其中八成前往澳洲。出國度假打工已成為時尚,但若語言能力不佳,不僅所得成本效益低,而且風險也高。打工回來的學生和學弟妹分享時幾乎都會提醒:沒有語言能力的打工者,容易流向農場或成為黑工,也容易被當地仲介欺騙,不僅薪資、安全沒有保障,而且練習外語的機會也少。

 

所以當你在職場意興闌珊,心中「流浪」的因子蠢蠢欲動時,不要只幻想「飛出去,就有答案了」,一定要先把基本外語能力練好,再遞辭呈。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出國打工如此,學一種語言亦如此。

 

─ ─

 

作者:蔡淇華

 

面對年輕的一代,身處校園,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蔡淇華老師,有著特殊的青春歲月。

就讀台中一中時,為了對抗霸凌,他曾帶水果刀上學;大學時又被當掉,讀了五年才畢業。

 

現今蛻變成優秀人師,生命中的挫折反而成為教學的動力,除了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循循善誘,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實際參與各類關心社會的行動,以親身實踐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教育、社會及國家大事等議題。

 

蔡淇華老師擅長用講故事的語法和年輕人談人生,告訴他們如何面對未來,又該怎樣把握時間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深入理解日後將一肩扛起的社會國家發展狀態。

 

在《有種,請坐第一排》這本書裡,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情與懇切,蔡老師期望能帶領茫然的孩子們安然度過青春,具備萬全的能力面對未來的考驗。他更希望能邀請更多年輕人一起坐到第一排,勇敢地與磨練、機會面對面。

 

 

 

 

 

 

 

 

 

 

 

 

摘自 蔡淇華《有種,請坐第一排》/時報出版

Photo:Image Catalog,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信惠、許資旻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