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事,目的不在分攤大人工作,而是他有願意去做的「心意」

做家事的能力,就像學會用碗筷吃飯一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慢慢累積培養,如果因為一時的心急,否定了他們的努力,或是剝奪了練習的機會,沒有機會學習是一回事,失去了「願意去做」的動力,我覺得才是最可惜的事!

有了孩子,是兩個人從陌生、熟悉到結婚,成家後最關鍵的轉變,其中夾雜著甜蜜、擔心,有時也會因此爭吵。最重要的是,接受原本兩個人的關係,變成三個人、四個人,家裡的空間多了幾雙小腳咚咚咚地走路,還有喳喳的小嘴巴不停地說話,做家事打掃時,也會有小手搶著想要幫忙。

有時,不是很想讓孩子幫忙,因為有太多的「擔心」與「不耐煩」,擔心孩子愈幫愈忙,本來想好好把家裡整理乾淨,卻得花費更多時間,因此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引來的是愈多的煩躁、責罵或驅趕。

有時候,是基於疼愛孩子,捨不得讓他們的小手在冬天踫冰涼的水,或提拿比較重的物品很危險、抹布的不潔淨會帶來細菌……等,所以很多家事都由家長代勞,把一切都打理得服服貼貼,孩子只要舒舒服服地享受玩玩具的樂趣或把功課做好,家長們也就心滿意足囉,但,家長們真的可以就這樣滿足了嗎?

 

芹芹兩歲多時,弟弟也才剛學會走路,每當我拿著紙拖把打掃時,兩個人總是一人拉一邊搶著要幫忙,與其大聲斥喝要他們不要插手,我選擇把家事工具調整成他們方便使用的狀態,進行工作分派,一人拖地、一人拿抹布,我則一邊整理其它家務,一邊負責「出」一張嘴,告訴他們可以如何把事情做好,例如:縫隙處也要擦拭……等。當然囉!完成工作時,一定要大大地讚美一番,有這麼棒的心意與行動力,就是學會長大最棒的一件事啦!

《謝謝你小幫手》(小魯)是我從芹芹很小的時候,就常常讀給他聽的一本書,故事的文字很簡單,可是卻貼切表達了孩子想努力幫忙的心情,畫面呈現出來的訊息也把孩子無法凡事做得盡善盡美的狀況,莞爾地說明;

最溫暖的那句「謝謝你小幫手」則提醒著我們:孩子「願意」幫忙的心意,比什麼都重要。

做家事的能力,就像學會用碗筷吃飯一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慢慢累積培養,就算飯粒掉得滿地都是,我們也要稱讚孩子獨力完成一餐進食的努力。孩子在學習做家事時,隨著一次次的練習,他們會慢慢進步,如果因為一時的心急,否定了他們的努力,或是剝奪了練習的機會,沒有機會學習是一回事,失去了「願意去做」的動力,我覺得才是最可惜的事!

 

除了做家務事,走進廚房更是一大挑戰。別懷疑,我指的可是對父母心臟指數的挑戰度。《我的拿手好料理》(小天下)可以讓親子一起學習如何共同面對廚房工作。

近幾年食育繪本盛行,坊間也有許多親子烘培課,其訴求便是家事能力,把平時我們總擔心孩子會受傷的場合或工具,以正確適當的引導與認識後,一起體驗這些家事背後的樂趣,箇中所學習到的,不是課業裡的必修學分,卻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能力,其中,更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我不是一個擅長家事與廚房工作的母親,但是很開心能有孩子的陪伴,一起學習如何能夠更輕鬆地洗淨衣服、烹煮一道好吃的料理,或是如何快速有效率把碗盤洗乾淨……,這些看起來平凡無奇的生活細瑣,點滴都是智慧,是最長時間在生命流裡隱隱竄動的力量─「家事生活力」。

 

Photo:Jon Nicholls,CC Licensed.

數位編輯:許資旻、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