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適合實驗教育嗎?

實驗教育三法帶給台灣教育的另類思考,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創新與實驗,並確實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

2014年是值得追憶的一年,因這一年的時代標籤乃是「推倒高牆」,首先是德國與歐洲慶祝推倒柏林圍牆25週年,緊接著是台灣常民柯文哲醫生號召台北市民推倒藍綠高牆,開啟台灣民主的新頁!而對台灣教育歷史的特殊意義而言,則是立法院通過了所謂的《實驗教育三法》,推倒阻礙台灣人民進行教育多元與自由創新的高牆。

 

為什麼要推動實驗教育?

 

民國104年9月3日中央通訊社的報導指出,就「親子天下」的調查結果,52%家長評國民教育不及格,48%家長曾為幫孩子選擇學校而困擾,33%曾為幫孩子選擇理想學校而遷戶籍,42%家長可以接受實驗教育的改變和創新。國外著名學者Kurt Fischer(Harvard University)指出:現代學校辜負80%的學生。

 

教育基本法賦予實驗教育法源基礎至今已近20年,國內辦理實驗教育之人口亦與日俱增,隨著實驗教育三條例頒布後,未來實驗教育的發展也將愈趨多元,期盼教育部將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積極建構完善且多元之實驗教育環境,為我國教育發展開創新契機。

 

為鼓勵教育創新與實驗,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部制定「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上法案皆於103年11月19日公布。而「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則於同年11月26日公布,以落實教育基本法鼓勵政府及民間辦理實驗教育之精神。

 

台灣實驗教育三法的另類思考

 

<本項報導104.1.16已刊登於台灣時報專論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在2014年11月實驗教育三法通過時,正逢台灣九合一大選。所有縣市長候選人教育政策白皮書中,大部分都提出另類教育的主張。其中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公布的柯P新政中,具體承諾:「各選一所台北市公立國中小辦理實驗學校」。其進一步說明,為了教育的進步和多元,必須推動實驗教育,要順利推動實驗教育,則必須建立研究教師制度。期盼未來能逐年提高實驗教育比例,達成公立、私立、實驗三軌並行。

 

台中市林佳龍市長自己的一雙子女,就讀華德福實驗學校,在擔任立委期間,領銜推動實驗教育三法,並在選前宣示將「支持和協助體制內外的優秀團隊,辦理各種型態的實驗教育」。基隆市林右昌市長在政策中主張,選後將「創辦公辦民營的體制外學校」。全台公辦民營的學校,例如宜蘭縣的人文國中小與慈心華德福、新北市的信賢種籽親子實小、桃園縣的諾瓦國小、雲林縣的蔦松國中,各校辦學成果也都獲得家長肯定。

 

然而,相對於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在家自學」和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公辦公營」,委託私人辦理的「公辦民營」卻遭受較大的疑慮,社會上有人擔心偏鄉、農漁村、部落等50人以下的中小學教育淪為商品化,反而影響了師生的受教權益。因此,到底實驗教育三法是拯救台灣教育的另類思考和教育創新,亦或可能又成為另一場教改災難?確實值得深思。

 

因此,展望來年的教育改變能帶來思考上的創新,也能維護教育其促動社會流動的功能性。政府必須審慎地釐清過去「捐資興學」和現在「投資辦學」的價值差異導向,並有效地監督民營的實驗教育理念、學校定位與財務管理,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違法、營利、資金不足和教育商品化之問題。如此,實驗教育三法帶給台灣教育的另類思考,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創新與實驗,並確實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

 

 

台灣實驗教育的思考向度

 

目前台灣的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如何透過實驗教育找到教育的新希望?WHY為何要推動實驗教育?WHAT實驗教育經營理念為何?HOW如何推動?推動實驗教育的Expected results預期成效?近年來全球發生了哪些問題與改變?需要哪些能力因應?目前學校教育缺少了什麼?教育如何全面翻轉與革新?以上這些問題都值得大家深思與討論。

 

台灣實驗教育的影響

 

影響一:學校經營特色化,有特色的學校才能吸引人就讀。

影響二:多元師資培育不足,教師教學面臨挑戰。

 

開放實驗教育進入公立學校體制,將影響教學現場長久以來「重學科、輕能力」的環境。

實驗教育強調孩子的自主性,也給予孩子不同發展階段所需要的養分。如同十二年國教的理想,多元學習成為趨勢,考試成績不再是人生勝利組的保證,這樣的變遷都強迫體制內的教師重新解構教學內容,再一次思考甚麼才是「孩子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都面臨挑戰。

 

影響三:大學選才的眼光改變,特殊選才管道更加開放。

 

 

參與台灣實驗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心得紀要

 

隨實驗教育三法之頒布,未來實驗教育的發展將愈趨多元,104年6月27日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承辦的「實驗教育回顧與展望論壇」,提供了臺灣實驗教育學者與現場工作者對話、交流的平臺,藉由分享、討論,並且借鑒先行者過往經驗、理解現況後,進而形塑臺灣實驗教育的未來圖像,更為臺灣教育的未來,開創出新的可能性。分享團隊也針對各自的辦學特色作簡介,以下為各團隊之分享內容摘要:

 

 

一、臺中市非學校型態道禾實驗教育機構

 

自清末以來,西學大量引進,尤其是教育的西化,更成為當時中國富強希望之所寄。我國教育制度的演變,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近現代西方的「強大」大家在卯足全力向西方學習,似乎歷史的未來都已經被西方人所掌握。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歷史真的「應該」如此發展嗎?當我們隨著潮流邁向「現代化」的同時,經典的文化仍然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傳統的節日依然引導著我們的生活節奏,傳統的信仰始終影響我們的價值觀。這塊土地上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常民生活的智慧與經驗,是更值得我們認真看待的。

 

道禾於民國86年肇興於台中,主張以東方哲思、教育美學、教學創新的文化思維,來發展全人教育的視野,是一所由幼稚園而逐漸發展成包含小學、中學的實驗學校。為了探尋華人未來教育之主體性,十餘年來,始於堅持著「十煉一、十年一事」的精神,以書院學塾型態進行教學實驗計畫,重新開啟傳統文化的資源。一方面強調依循節氣生活,歸返自然之道,更藉由經典傳習與文化陶養,引領學習者邁向自覺之路。民國99年,因應高中設校及未來發展之需求,更進一步落實書院體制,遂於苗栗縣三義鄉,找到當地一塊7公頃的地,邀請半畝塘建築團隊,以生態、環保、永續的觀念,規劃道禾三義學人社區,營造出以書院為主體的生態學習村,期許以此為基地,為華人教育之未來開創嶄新的一頁。

 

 

二、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華德福教育理念為「回應現代教育的危機和需要,而發展成形的全觀性教育。」目前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包括:臺中市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臺中市磊川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國民中小學、雲林縣山峰國民小學、臺北市同心華德福教育共學團體。

 

華德福教育也被稱為史代納教育(Steiner Education),是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的完整教育體系,通常分為低中年級(小學至國二)與高年級(國三至高中)兩個階段,另包含幼兒教育。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創立於1919年,由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在德國斯圖加特所創立,其目的是透過「開展人類內在自由」為教育目標,來實現社會正義的理念。

 

華德福教育認為,二十一世紀已是一個自由的時代,而一個人是否能真正獲得內在的自由,在於能否掌握自己的人格、獨立思考、充滿愛心地對自己負責,並且運用自己多方面的天賦服務他人,進而彰顯人生的意義。而個人童年成長時期所獲得的教育,深切地影響學童未來是否能成為「內在自由人」的目標。史代納就曾經指出:「唯有隨著小孩的成長歷程,適時教導合乎其本性的事物,才能幫助成長中的小孩,使其完全發揮內在的潛能。」因此,華德福學校也可稱為「協助成長」的教育體系。

 

 

三、全人實驗高級中學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位於苗栗縣卓蘭鎮,是由一群懷抱理想,希望突破傳統教育束縛的教育尖兵與家長們,所創立的一個自由開放、沒有恐懼害怕的學習環境,他們希望人人都能快樂、主動地學習。

 

其辦學理念為「人本精神與全人精神」,他們認為在這個權威解體的時代,該如何運用自由與行動的能力?其實眼前的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如何學習成為這樣的全人?」當家長懷抱希望與信任帶著孩子上山,全人實驗高級中學的義務就是幫助孩子打通任督二脈,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我們要給孩子的是一份珍貴的禮物─這份禮物是知識、是思考、是帶著走的能力。

 

 

四、赤皮仔自學團

 

赤皮仔自學團和一般看見的學校有一些不同。這裡有一個陪伴青少年聊天的空間、一個釐清想望的角落,以及一塊實現「彼此理想中學習」的學園。 赤皮仔不侷限學習場域,並以親自操作、經驗、解決問題、承擔負任、嘗試付出為主要學習目標,而課程方面,則是以個人學習計劃、團體合作計劃、生活能力和對外連結四個角,平衡地拉出一張教學藍圖,朝向美與創造的向度延伸,成為一個不斷發展又具個別性的立方體。

 

青少年,正值脫離兒童,邁向成年人的一段黃金時期,我們可以共同營造一個讓這些小孩有熱情(赤)有創意(皮)的環境,並且在良善的教育社群中,找到他需要的養分。

 

 

五、新北市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

 

種籽對教育的理念為: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對自己的學習享有當然的權利和責任。而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責任,就是提供孩子自由、安全和支持的環境,讓孩子可以無所恐懼地探索,並發自內心地學習,進而養成孩子積極、向善的生活態度,讓他們能夠與周遭的人和環境產生正面的互動。

 

種籽親子實驗學校延續累積了十數年教育實務經驗,以「自主學習」為辦學的核心理念。


「自主學習」基本上是在台灣本土環境中所設計出的一種「有機式」校園運作模式。它隱含了中國先秦儒、墨、道、法諸子的理念,並參照西方自由主義之思維、先進國家教育發展之理論與實務,以及民主國家分權制衡的架構;以「綠色、和平、人文」為精神,以「討論文化」做貫串,設計出親師生三大團體獨立互助、師生平權、公約法庭、課程分級分組等制度。十年來,種籽一直在做各種理念上的辯證,希望延續過去實驗探索的精神,找出一套理想的教育模式。

 

我們相信,健康的情感是一切學習的基石,智識教育必須與情意教育相輔相成。唯有學生與教師建立起溫暖信任的關係之後,才能展開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孩子獨特的本質,以循循善誘的開放態度啟發孩子,幫助孩子發揮潛能,成就自己。種籽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童具備主動學習、與人協同、獨立思考、寬容敦厚、尊重生命、自愛愛人的人格特質。

 

 

六、臺中市澴宇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

 

澴宇小學於2012年9月成立。這是一所讓孩子幸福成長的小學,是由一群崇尚蒙特梭利教育的家長、孩子與老師共同組成的小學自學團體,在這裡,每一個成員都是學習主體。

 

而澴宇的使命在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與負責的人格,學習感受生活的幸福,珍惜感恩,建立地球永續發展的知識與責任,思考公平正義的意義與實踐方法。」我們的教學重視獨立、自主的人格發展,除了有能夠引發孩子自發性學習的環境,更注重每個孩子的個別發展,並且訓練其人際互動與情感管理的能力,除此之外,我們也注重孩子的體能與休閒,一個學期都會有一次親子住宿活動(如合歡山登山露營)。

 

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最重要的,在澴宇沒有考不完的的考試與繁瑣的作業,家長可以陪孩子從事更豐富且健康的家庭活動,孩子也­能快樂學習每個感興趣的領域。拿回孩子的補習時間、安親時間,每位家長都能夠重新認識孩子的本質,過一個有感受、有溫度的生活­。許多開創世界新局的成功人士,也都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維基百科創辦人威爾斯(Jimmy Wales)。走體制外教育,你並不孤單,澴宇有充滿愛心與耐心的老師、家長們,學習的路上都能夠互相扶持、陪伴。

 

實驗教育論壇現場觀察心得:

 

對實驗教育的期待

 

究竟,實驗教育是甚麼?
究竟,一群做實驗教育的人想實驗甚麼?
究竟,在實驗教育組織裡的工作者、家長、學生的感覺是甚麼?領悟了甚麼?
為什麼碰到那麼端困難,他們為何還如此執意地走向實驗教育?
 

另類教育在台灣發展20多年了,以政府的力量支持這麼多實驗教育組織辦理成果發表與論壇,這相當值得肯定與鼓勵,在借鑿開路先鋒者的經驗,並且通過教育實驗三法之後,定能拋磚引玉,相信台灣的教育在不久的將來,定能更多元地發展,並期待台灣藉由實驗教育的激盪、帶動與引領,讓教育的成果遍地開花,百花齊放!

 

今天看到教育部吳思華部長,國教署吳清山署長、教育部司長等教育部最高長官,都親自蒞臨主持座談,由於他們對實驗教育的關心,也讓我們看到台灣教育的未來與希望。

 

參與中的心得與發現

 

---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
---而我,
---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
---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

 

承辦人鄭同僚教授以美國詩人佛羅斯特的「未來之路」為本次論壇掀開序幕,現場就像選修人數爆滿的熱門課程,座無虛席。而在眾多出席者當中還包括了體制內學校的教育夥伴,增進了不同體制彼此間的交流。

 

此次論壇邀請到國教署副署長子黃騰致開幕詞,也由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許麗娟簡報實驗教育三法及其子法。此外,政治大學教育系馮朝霖教授也抽空到現場,帶領大家一起回顧台灣教育的發展,從哲學層面去思考另類教育的現況及未來:「十多年來,實驗學校所做的事,體制內學校也開始在做;當許多學校面臨倒閉危機的時候,卻有學校的人數可以在十年間由五人增加到一千人,這是一個可以好好去思考的問題。

 

經過一個下午的座談分享之後,集結大家的提問和建議,與教育部長吳思華和國教署署長吳清山進行綜合討論。吳部長思華表示,主辦這一次論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了解大家面臨的問題。他認為,實驗教育是台灣主流教育裡一個可以探索、突破、創新的學習環境,也唯有在理清實驗教育的定位之後,才能更有脈絡的去解決問題。

 

目前社會對於實驗教育的接受程度高

 

鄭同僚副教授表示,自從410教改之後,實驗教育辦學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放眼望去,主流教育體制充滿各種問題和弊病,許多家長紛紛為孩子的教育另尋出路。而近年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給予了實驗教育進一步的保障和肯定,更實現了台灣教育的多元性。鄭副教授現任台北同心華德福執行長,在新一屆的招生活動中,前往報名的家長有200多位,遠遠的超過了可錄取的18位新生名額。實驗學校有較多的自主和彈性空間,教育做得好,自然會有人願意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於實驗教育的接受程度,也看到台灣教育發展出新面貌的可能。

 

為何他們願意選擇在貨櫃屋上課長達六年而不離不棄

 

會議中讓我很感動的是,道禾實驗教育機構的創辦人曾校長,談到他們曾經因為場地的問題,必須在貨櫃屋上課而且長達六年,家長與學生仍不離不棄,如果不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深獲家長支持及辦學成效的優良,有誰會花錢把孩子送到貨櫃屋上課?

 

台灣教育與文化人才的流失與出走令人嘆息

 

此次各團隊實驗教育的經驗與心路歷程的分享中,我發現辦學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除了師資的養成與培育外,就是上課場地的取得困難。上課場地租借的龐大費用,成了自學團家長最大的負擔,少子化後,期待日後有更多學校閒置空間能夠釋放出來,可以辦理公辦民營實驗教育,或是讓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團隊,像目前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團隊一樣,進駐公立學校(華江國小)使用學校設備與空間,將可造福更多有心選擇實驗教育的學生與家長。

 

從道禾的曾校長報告內容中,我們看到他的辦學特色與成果,也看到道和在中國大陸已經蓋好一座美輪美奐的學校,等著他們的團隊去經營,相對於台灣辦學好還要被迫於貨櫃屋上課的窘境,不得不令人為台灣教育與文化人才的流失感到悲哀。

 

台灣在文化上是多元、友善與慈悲的,如果台灣教育的實驗創新可以用心扎根於本土文化,立足台灣,相信可以吸引亞洲鄰近國家子民前來就學,共同培育全世界和平發展人才種籽,我們難道不能說這正是台灣可有的「實驗教育社會願景」?

 

教育是培育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由大塊文化出版的《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一書指出,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但現在,世界將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

 

打從有記憶開始,父母、長輩甚至學校的老師,常常在身邊提醒著我們:「要認真念書考上好學校,長大後才會有好工作,如果書唸不好,這輩子好像就無望了。」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知識不再是力量,社會需要多元人才,體制內僵化的教育制度,所培育出來的人才,已無法滿足多元及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期望透過實驗教育,能夠帶動體制內的變革,培育出未來所等待的人才,讓台灣的教育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把根紮深、把夢作大—台灣實驗教育發展願景

 

馮朝霖教授指出,台灣的學校教育長期深受升學主義之苦害,PISA的結果更證明了台灣的中小學生除了會考試之外,對於主動學習、探究世界普遍缺乏動機與信心,更糟糕的是,學習成就測驗成績的高分群與低分群之間的差距是全球第四名!因此,未來的學校教育改革無法逃避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學校如何能成為「激勵學習」(Encouraging Learning)的教育機構,而非一個扼殺夢想與壓迫學生「習得無能」(Learned Helplessness)的恐怖牢籠?台灣另類或實驗教育固然需要與世界文明社會典範交流學習,但終究應該走出自己的特色與光彩!

 

 

台灣實驗教育及公辦民營學校報導(台灣實驗教育網路數位資源整理)

小校公辦民營--教育部:是教育創新,而非教育商品化

小校公辦民營,反應偏鄉小校非變革不可的壓力

實驗教育,高市通過2

3 分鐘了解,我的孩子適合實驗教育嗎?(親子天下熱門專題)

專訪哈佛創新大師:教育創新需要「特種部隊

海納百川、自取一瓢飲

台灣華德福學校報導

海聲華德福

下課花路米:另類小學華德

我走進華德福的心路歷程1

現代版孟母三遷----三千家長為教育「島內移民

華德福推廣學會

問心台灣

照海華德福2012夏季慶典-FBs.m4v

同心華德福教育

台灣華德福教育學會

生命傳記課程分享/文/黃議瑩(台灣華德福教育學會)

 

台灣實驗教育團隊列舉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桃園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聯盟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

暖暖蛇共學團

赤皮仔共學團

雅歌私塾(孫德珍)

嘉禾書院

展賦教育文創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台北市史代納教育推廣學會

大瑩學習力中心

人文行動高中

同心圓華德福教育共學團

台中弘明實驗高中

道禾實驗學校

 

─ ─

 

作者 

李月娥校長

曾任臺北市立華江國小及福林國小校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第22屆傑出校友、推動深耕閱讀榮獲「全國閱讀磐石學校」、臺北市教育111 第一屆標竿學校認證、全國家長聯盟「愛你一輩子」直屬團團長。2014年8 月退休,是一位終身學習的行動者,也是海闊天空教育的追尋者。

 

執行編輯:許資旻、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