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新教育:有好點子,馬上執行邊做邊學!

只要你的孩子20歲以下,手上有個改變世界的計畫,就可能得到100,000美金和兩年的專業指導,但是他必須放棄大學學籍......你會鼓勵孩子參加嗎?

只要你的小孩20歲以下,手上有個改變世界的計畫,就可能得到100,000美金和兩年的專業指導。聽起來是不是美好得不真實?在美國,有個名為Thiel Fellowship: 20 under 20的計劃卻真的在進行。

 

Laura Deming 12歲便已開始受知名生物學家指導,14歲進入MIT研究基因工程,17歲被選為第一屆Thiel Fellows之一。她想要成立風險投資基金,專門投資剛起步、嘗試解決老化問題的新創公司。Laura Deming 的報導

 

Thiel Fellowship每年選出20位20歲以下、像Laura般已有計劃等待實踐的年輕人,參加為期兩年的計劃。每位Fellow可以得到100,000美金及相關領域導師輔導(mentorship),協助將未成熟卻有可能改變世界的想法一一實現。唯一要求是:參加者必須放棄大學學籍。

 

 

Thiel Foundation為何鼓勵年輕人放棄學位?

 

科技業、環境科學、能源、食物⋯⋯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但創新人才哪裡來?近年不論學校或政府,紛紛開始提供創意教育、創業貨款。教育或經濟援助可能有效,卻很少人審視窒礙創新的其他因素。

 

PayPal共同創辦人、連續創業家及投資者彼得・提爾(Peter Thiel)說,為求學而負債,十分危險。許多美國大學畢業生三十幾歲仍然負債。長期承擔還債壓力,容易讓人不願冒險。同時,大學學費愈來愈貴,教育卻沒有變得更優質。見高等教育邁向泡沫,提爾創立Thiel Fellowship,讓有想法的年輕人擁有大學以外選項,對固守傳統的高等教育當頭棒喝。

 

為何訂下20歲門檻?一、因為20歲青年若非尚未負債,就是債務較低。二、諸多研究,例如西北大學副教授Benjamin F. Jones的調查指出,創新和年輕大有關係。Jones研究諾貝爾獎得獎者的年齡,發現許多人學術生涯生產力最高的年齡在35到45歲之間,之後便會下降。因此,受教育的時間愈長,能夠產出創新理念的時間就愈短。

 

「愛因斯坦、保羅・狄拉克等擁有巨大成就的人,早在20幾歲就著手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我們為何還對年輕人加諸這麼多限制?」前Thiel Foundation Vice President for Grants,Michael Gibson在舊金山一個共同工作空間和我們談Thiel Fellowship時說,Thiel Fellowship提供的,就是正規學術訓練以外的另類選項--有好點子,就馬上執行邊做邊學。

 

改變世界的點子不能等 v.s. 只有在校園能學到的事

 

「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說服說服自己投入project,要怎麼說服別人加入或投資你?」Michael Gibson說。要搭上這台「改變世界」的創新列車,除了要符合年齡限制,Foundation還會檢視申請者對所選領域的投入度、過去建構事務的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毅力等。駭客(Hacker)特質也是一大重點——開創新局,必須找到現有體制的突破點。

 

 

Michael說到,有好點子的青年往往為學校所限。在Thiel Fellowship,他們可以為自己制定工作計劃,更早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但自由不代表為所欲為。許多Fellows表示,外界期待和自我要求,帶給他們許多壓力。很多Fellows每天清早六七點就得起床工作。另外,他們經常需要和專家、投資者碰面,少了和同齡人互動的機會,因此不少人計劃完結就回到校園。

 

2010年首次接受申請到現在,Thiel Foundation已選出超過80位Fellows,其中Eden Full的SunSaluter算是較為亮眼的例子。SunSaluter是她為學校科學展覽準備的低價太陽能裝置,簡單的材料經組合後把產電量提升30%,還能每天產出至少四升的乾淨飲水;目前已轉型為社會企業,為16個不同國家提供更有效率的太陽能。

 

這位傑出的Fellow曾說過,Fellowship和大學提供的教育各有所長,重點是要了解自己需要怎麼樣的幫助;年輕人只要能保持主動去追求自己的目標、誠實分享自己的熱情,即使沒有Fellowship的加持,也會找得到願意相助的人,有一番成就。

 

 

怪胎聚集地?邀請世界各地青年參與的Thiel Summit

 

Thiel Fellowship每年名額有限,其他有想法也有能力的年輕人怎麼辦?Thiel Foundation舉辦每年兩次的Thiel Summit,把許多認同其創新理念的人聚集起來,變成一個齊集青年、行業專行、投資者的盛會。

 

 

Pablo來自亞利桑那的清寒家庭,為了參加遠在舊金山的Thiel Summit,挨家挨戶賣巧克力一個月才買到來回公車票。Elayne是一位來自紐約的電腦工程學生,因得知救護車趕到現場要12到15分鐘,而很很多狀況根本不能等,於是和夥伴研究以無人機運送救急所需用品。也有來自印度的Yashash,致力建立線上遊戲平台,集結小型遊戲公司的作品供消費者選擇。

 

「在來這裡之前,我一直覺得我是個怪胎,但在Thiel Summit我看到許多年紀和我相當,也是滿腦子想法的人,就覺得好像我也沒那麼怪。」「參加Summit看到大家都在為不同的目標努力,我也要不斷學習!」「對自己更有自信了。」參加一次Summit,帶走的除了啟發、鼓勵,還有能持續互相學習的新朋友。這些人也會形成社群,以後無論是找資源、找夥伴、找建議,也都可以互相幫忙,成就彼此。

 

不過,Thiel Summit似乎是20歲以下年輕人的天下。活動才剛開始,就有人問台上講者,我們該如何和「老人們」溝通?台上講者請他釐清「老人」定義,他竟說是「所有25歲以上的人」。

 

「這樣其實讓人不太舒服,在這裡,彷彿超過25歲還未有所作為的人便是失敗。但誰說一定要年紀輕輕就成功呢?」來自紐約、24歲的新創公司顧問這樣說。的確,再仔細觀察很多在場的十幾二十歲青年,碰到新朋友就焦急地分享自己所創的東西,沒有和別人聊天時,常常就一副疲累的樣子。

 

既然傳統大學教育、Thiel Fellowship不能滿足所有人,「年輕即要成功」也未必適合每一個人。畢竟年輕的世代要做的是為自己思考,看到優秀的人向之學習,卻不是要完全變成和那個人一模一樣。

 

本文作者:Juliana Awakening

青醒團隊成員。相信教育是改變的根本,而且絕不限於學校。目前為自由譯者及撰稿人,興趣太過廣泛所以也參與不同社會創新企劃。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