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驟做好收支管理,賺多少都能存錢!

收入高,不等於資產高。增加收入固然重要,但存得下多少才是更關鍵的!藉由以下五步驟,讓財務規劃變成內建的基因!

前一篇文章談到了財務規劃樹,這次就深入談談財務規劃樹中最重要的樹根「收支管理」。

 

 

為什麼收支管理非常重要?

 

收入高,不等於資產高。增加收入固然重要,但存得下多少才是更關鍵的!例如月入3萬花2萬,跟月入9萬花8萬,兩者在「資產累積」的速度上其實是一樣的,只是月入9萬的生活品質比較好一些罷了。

 

倘若在收入增加,消費能力與胃口愈養愈大時,沒有做好收支管理的習慣,那麼萬一哪天收入驟減,卻無法適應相對簡約的生活品質,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痛苦,甚至是借貸來消費等狀況發生。

 

舉個實際案例:一對50歲夫妻育有二子,小孩都已開始上班賺錢,於是夫妻倆把手邊的錢都拿去消費及購買養老險。怎知沒兩年,大環境不景氣下造成先生突然失業,家庭年收入銳減至35萬,無法支應每年將近60萬的保費。

 

夫妻倆收支失衡,因此用舊保單拿去借款,利率高達6%,來因應生活費與保費,如此惡性循環讓家庭財務雪上加霜,最終累積了近150萬的貸款,每天都無法安心生活。

 

 

儲蓄規劃流程

 

一、可支配餘額劃分

 

將一整年的各種收入加總後,扣除預計要繳的所得稅金額(可用前一年稅額估算),剩下的金額稱之為全年「可支配餘額」,建議劃分如下:

 

•    6成消費支出:為了「現在」的必要開銷與基本生活品質,若能適當節流,成數愈低愈好。

•    3成儲蓄投資:為了「將來」做準備,成數愈高愈好。

•    1成純保障保險:為了保障另外9成,避免萬一風險發生而影響整個家庭,若買對保險,原則上保費不應超過1成。

 

若是單身未成家,比例建議調整為5成、4成、1成藉由「比例」分配,才不會發生賺多花多存不了錢的狀況。此為參考劃分方式,實際狀況仍需視家庭與財務狀況調整。

 

 

二、界定三要

 

每個人的價值觀與需求不同,界定清楚自己的必要、需要和想要,在消費時先問問自己這是必要的嗎?

 

•    必要不能省

•    需要可以等

•    想要可以忍

 

 

三、量化目標&擬定預算

 

設定目標時,記得「收入 - 儲蓄 = 支出」,若是想著花剩的再存,往往會變成月光族。接著將目標亮化為明確的數字,如同計畫環島,總要先掌握環島一圈幾公里對吧?目標有了明確的數字,才會進一步思考達成方法和工具。

 

例如半年後想去日本旅遊,預計花費6萬,反算出每個月要存1萬元,存的到嗎?若無法,哪邊可以再省一點?一直調整到每個細項的預算都擬定完成,作為後面記帳檢視的依據。

 

 

四、記帳

 

記帳是大家都知道重要,卻多數人辦不到的一件事。其實記帳的方法有很多,也不一定每筆開銷都必須記入,下一篇我們再詳談。相較於記帳,大家容易忽視的前面三個步驟更為重要,若預算控制得當,甚至可以不記帳!

 

 

五、定期檢視&調整

 

定期檢視是為了跟預算做比較,看哪邊還有節省的空間?若是單純記流水帳,沒有擬定預算而無法比較,記再多帳效果也不彰。

 

藉由整個儲蓄規劃流程,更加瞭解自己的收支狀況與花費習慣,並且反覆地調整,使儲蓄變成一種習慣,變成內建的基因!開源或許不易,節流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好收支管理,就是財務規劃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FB粉絲專頁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