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沒關係啊!」允許自己好好難過,真實的展現軟弱,往往讓你我更堅強

先「想念」吧!才有「走過」悲傷的時候。 那些不同平常的反應,其實,是代表著我們對方是生命中真實存在著,他/她的離開,是我們某部份的失去啊! 面對失去,就讓自己好好想念吧!

諮商室裡,常有人這樣告訴我:

「我想忘了他,可就是沒有辦法....」
「我好怕一直這樣下去,我永遠好不了!」
「他們只會叫我不要再想了,讓自己忙一點就會過去,可是我好弱,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我根本無法承受,怎麼辦?」
「家裡都不談,好像她根本不曾存在過,但明明我們是一家人啊~」


不論是失戀、失親,似乎我們都好怕「想念」會使自己就此停格在悲傷裡,而拼命想消除這些想念的症狀,包含哭泣、回憶、發呆、失眠、夢境....,我們好怕會一直沈溺下去、一蹶不振。

只是,當我們越想消除這些想念的症狀時,其實,是讓它們更深的潛伏在你無法預期的日子裡伺機反撲,而當它們無預警的反撲之時,我們會更加感覺失控....。

那該怎麼辦呢?
 

給悲傷一點空間

年初的時候,我深愛的外婆過世了。那陣子,我時常會想念外婆、會感到鼻酸,對很多事情興趣缺缺,甚至有些易怒...;即使外婆過世總有這一天,這是我早有預期的失落,但當這天真實來到時,即使是心理師,都無法從容以對。

先「想念」吧!才有「走過」悲傷的時候。

那些不同平常的反應,其實,是代表著我們對方是生命中真實存在著,他/她的離開,是我們某部份的失去啊!

面對失去,就讓自己好好想念吧!


不要害怕眼淚

外婆剛離開的時候,我想到就會不時鼻酸、掉眼淚,我會緩緩的深呼吸,內心裡對自己說:是啊,我好想念你!
諮商室裡,分手的當事人,更告訴我好恨自己的眼淚如此的不爭氣,然而,當我們走進關係的時候,就早已不是輸贏的問題,是一份你決心投入關係的心意,而這心意落了空,怎會不難過?
允許自己好好難過,別太苛待自己,真實的展現軟弱,往往讓你我更堅強。
        

給自己想念的空間

我們會覺得工作時,或在他人面前落淚,是軟弱的,或覺得有些難堪。外婆過世的那陣子,我刻意減少工作的安排,讓日子稍微鬆一些,給自己較多的獨處時刻,給自己一些空間去想念。

還記得,很多年前,一個實習生和男友分手了,我讓她休息了一週,希望支持她不要害怕傷心,好好照顧自己,因為,我相信只有她懂得如何經歷傷心,才能真實的陪伴傷心的當事人。
真實走過的,都會是未來的養分。
       

維持日常的運作

想念的那些症狀,是非常時期的正常反應。
在這段想念的日子裡,給自己空間想念,也仍需要盡量維持日常生活的運作,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害怕想念。

像是當父母的別忘了照顧孩子,工作的可以在休息一段時間後恢復上班,或許也可以找個事情做,我自己會做些烘焙、畫畫,讓情感緩緩的釋放,但又能練習慢慢專注的把事情完成。

只是,記得你需要時間,讓生活慢慢運作,它也許無法恢復過去的模樣,但會有一天,長出新的日子。
      

接納非常時期的品質或產能下降

悲傷失落,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去想念,才能有走過的恢復。

這段時間,要多久?至少給自己半年吧,一段關係的逝去,都是我們生命裡的曾經存在,存在的長度常常難以計算或言喻,用半年來走過一點也不算多。
    
非常時期的正常反應,接納這時期的你,有時候會比較沒有耐心,有時候思考組織能力沒那麼好,沒這麼有效率;我想,這也是過程中的最大的挑戰,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只是這段日子的自己,你不會就此失去那個過去有能力的自己。
     

沒有反應也是一種反應
 
如果,頓時間你說不上來自己的感覺,甚至看起來很冷靜,其實,那也是失落後的一種反應,不需要懷疑或責怪自己,你只是需要時間慢慢消化而已。
     

想念沒有時間表
和想念共處後,何時才叫走過?諮商的時候,我會說至少給自己半年,然而,何時走過我們自己會知道的,你會發現自己的反應強度、頻率緩緩變化著。

還記得自己歷經921大地震的逃難經驗,初期,看到地震遺址被當成觀光景點,我會感到生氣、難過,近幾年,看著那些遺址,我還是會鼻酸,我知道它是生命難以抹去的重要記憶,是曾經青春的生命記號。
     

在想念中為失去尋找位置 

     
想念,是讓我們為失去找到生命記憶中的位置。

外婆的離開,對我來說,我好像失去一個會直接說愛我、不論我的好壞都愛我的人,這確實是生命裡好深的失去,因為,我甚至不知道以後還有像她這樣的人會出現嗎?但是,她的愛,養育了我的自信,讓我經驗愛可以是包容與付出,她示範了無悔付出的樣式,我想,我在想念她的過程中,看見了意義,找到了安頓的位置。

不論這段失去的關係,你我是否願意,失落或死亡,從沒有真正預備好的一天,但是,當它真正來臨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好好去經歷,選擇它如何影響你的未來,對嗎?

好好去想念,想念,不會讓人一蹶不振,不會讓人就此停格,學習和想念共處,才有走過的時候。

想念,沒關係的啊!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