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界線,建立合作的親子關係!

我們常常誤解了民主的教養模式,以為放手不管就是自由、以為忍氣吞聲就是尊重。甚至為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父母選擇了口是心非,明明心裡在意到不行,卻要告訴孩子:「去做呀!沒關係!」

只要是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希望被對方真實的對待;但偏偏只要是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似乎都有說謊的本能。
 

有人說,謊言分成善意與惡意,這個說法放在人際關係中,或許有其效益;然而如果放在親子教養當中,則會產生很大的反效果。尤其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他們正從最親密的父母身上,觀察、學習、模仿、猜測,些那存在於父母的言行舉止當中的價值觀。


如果我們希望傳遞給孩子「真實的價值觀」,就必須身體力行,不只用說的、不只用教的、更必須以親身示範什麼是言行一致、什麼是言出必行、什麼是表裡如一。
 

正如台灣的社會從威權往民主改變,我們這一代父母,多數的童年也是處於威權的教養,而如今有了孩子之後,或許是從教養書籍、演講、親朋好友間、或是自己的覺察,知道再將威權教養套用在民主時代出生的孩子身上,只會造成反效果。
 

於是很多父母想要改變,想要學習民主的教養模式:「自由與承擔責任、平等與互相尊重」的和諧親子關係。
 

然而,我們常常誤解了民主的教養模式,以為放手不管就是自由、以為忍氣吞聲就是尊重。甚至為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父母選擇了口是心非,明明心裡在意到不行,卻要告訴孩子:「去做呀!沒關係!」


孩子是很敏銳的觀察者,但他們卻因為生活經驗的限制,不太容易解讀和搞懂他們的觀察。他們覺察到了,父母說的、跟他們心裡想的是不樣的;他們不自覺地想搞清楚,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於是孩子開始逾矩、開始放縱⋯⋯,直到父母終於受不了、忍不住了,然後大爆炸!
 

孩子得到了解答:「原來父母是騙我的!嘴巴裡說可以,但明明就不行!」
 

有的孩子,很害怕父母的情緒爆炸,所以可能暫時的停止了逾矩放縱的行為;也有的孩子,不自覺地想要再證明、再嚐試,說不定下一次就「真的可以」了,畢竟父母是說可以的⋯⋯
 

一次一次的交手過招,並不會增加親子之間的愛,而是耗損了彼此的信任。
 

有的父母疑惑了:「所以我不能放手囉?所以我不需要忍耐囉?」似乎他們在等待一個人,給予他們控制孩子的權力、給予他們放肆情緒的命令。
 

不得不談到我們這一代父母所受的教育,永遠在尋找一個「標準答案」、永遠在對與錯當中找極端。好像只有管與不管、放手與不放手、忍耐與不忍耐、生氣與不生氣⋯⋯這種二分法的選擇。對於「自由與承擔責任、平等與互相尊重」這種中庸、平衡、因人而異的觀念,雖然很想接受,卻打從心裡產生排斥。
 

因此父母第一步要做的,並不是試圖去粉飾太平,而是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配偶、面對孩子,坦誠地思考,對於教養,你們的「界線」在哪裡?
 

 

拿張紙、拿隻筆,把「界線」寫下來。
 

有可能包含:飯要吃乾淨、不可以挑食、吃飯要坐好、看到長輩要問好、不可以吃糖、飯前不可以吃零食、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打電動、睡覺要三秒入眠、父母說的永遠是對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等等。
 

在寫的過程,父母可能自己都覺得太誇張、太好笑,但事實是,這些界線無時無刻都在親子相處的關鍵時刻竄出來,然後讓父母火冒三丈、讓孩子傷痕累累。
 

寫出界線後,就可以進一步的思考這些界線「合理不合理」,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長的因素?還是潛意識當中為了「控制」孩子?為了要孩子照著父母的「期望」,長成父母「想像」的樣貌?
 

把那些不合理的界線刪除吧!像「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是在教養孩子、是在建立一輩子的親子關係,又不是在帶新兵!(註:這是我自己第一個刪除的界線)

 

剩下的界線,明確地和孩子談,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後試著找到親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接著去執行,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方感到不舒服,都可以提出再做討論與修正。
 

有的界線,父母現階段還無法調整的,也明白的讓孩子知道。讓親子先把焦點放在可以合作協力的地方,然後隨著合作經驗的累積,很有可能,父母會發現,原本自己很堅持、很在意的事情,其實孩子也存在著自制的能力,根本不需要父母的控管或叨唸了。
 

如此開誠佈公的親子互動方式,對很多家庭來說是很新鮮的事,但它的好處多多,包括整個家庭可以變成一個團隊,親子關係從對立猜忌變成合作協力,親子雙方都不需隱瞞、不用說謊、更不用口是心非,孩子不再需要花心力在猜測父母真實的想法、也不需要和父母進行權力爭奪。
 

當孩子讓你生氣、當你想要嘮叨、當你覺得和孩子相處是負擔而不是甜蜜時,先確定自己有沒有清楚自己的「界線」呢?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