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籃球國手到Costco亞洲總裁 張嗣漢:當孩子運動時,意志力、責任感等正面價值也會開始影響他

好市多(Costco)亞洲區總裁張嗣漢,年輕時是中華籃球隊的球員,熱愛打球的他認為,良好運動習慣,會是孩子一輩子的資產。他也從球場經驗看親子關係:首先,父親要當教練,給予指引;面對壓力時,爸爸最好一起當隊友;而當孩子要自己上場的時候,父母要懂得放手。

張嗣漢的爸爸經─陪孩子打籃球,做他們的教練、隊友、球迷

這些年看到張嗣漢的新聞,多半與好市多(Costco)在台灣的崛起相關,Costco在台灣開了11家店,其中有3家在亞洲排名TOP 10,與國民所得更高、消費人口更多的日本、韓國相比,台灣Costco的經營績效實屬可貴。

但如果你是五、六年級的籃球迷,聽到張嗣漢的名字,還是會先想起全家人一起看瓊斯盃的狂熱。耳中似乎再次響起傅達仁的聲音:「張嗣漢,第一個把美式強力籃球的打法帶進中華隊的球員,讓日本隊、韓國隊都闖不進中華隊的禁區……。」

但球場上的歡呼與掌聲,在他心中只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回到美國,張嗣漢還是規規矩矩的拿到柏克萊大學文憑,成為上班族,並輾轉回到台灣開創好市多,成為成功的專業經理人。
 


孩子身體健康,抗壓性和自信會更強

轉眼20年已過,他的第二個孩子快上大學,而他在球場上學到的準則,不僅在Costco的經營上顯出績效,也在孩子教育上幫了大忙。

「讓你的孩子愛運動,他絕對不會只是身體健康而已,」這是張嗣漢的過來人經驗。現在的孩子打電動、看手機、掛網路,過胖早已是台灣小學生的集體問題,動作靈敏度與平衡感當然好不起來。

對於孩子來說,運動帶來的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讓他肌肉結實,不駝背,走路很挺,而身體健康的孩子,通常抗壓性與自信也會比較強。張嗣漢指出,美式教育與台灣教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美國人非常重視運動,因為運動能讓孩子健康,而健康是人生的長期資產,重要性無可取代。

除了身體健康,運動對於心理素質的發展也有極重大影響。有些父母會擔心小孩一天到晚打球,累都累死了,哪還有體力讀書?「我剛看到一個數據,」張嗣漢指出:「75%的美國總統,在高中的時候都有運動員的經歷。」事實上,當孩子夢想成為一個運動員的時候,許多關於運動的正面價值,包括責任感、領導力、團隊精神,就會開始對他的心理素質產生正面的啟蒙。

張嗣漢舉例,考試對每個孩子都是壓力,愈大的考試壓力愈大。當孩子考不好,父母的直覺反應就是要逼緊一點,卻反而加重孩子的壓力,扼殺學習的興趣,效果適得其反。所以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把考試視為「學科知識」加上「抗壓性測試」,課業之外,父母是否也該協助孩子培養抗壓性?而球場上的競賽,正是一個有效幫助孩子培養抗壓性的好玩方法。「你覺得準備期末考有壓力,還是在一萬人面前罰球有壓力?」張嗣漢笑著說。


 
球隊如小社會,從中學習團隊生活

除了身體健康和心理素質,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孩子學會融入團隊,進而發展領導者特質。他說,現在的孩子愈來愈自我,融入團隊、與其他人合作的能力愈發欠缺。但是在球隊中,孩子很快會意識到,要贏球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事,必須團隊合作才能做到。

「一個球隊,就是一個小社會,社會裡會有的問題,球隊裡也都會有。」為了得到冠軍,孩子必須學習對團隊有所貢獻,凝聚團隊,化解分歧,才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帶領團隊獲致勝利。「如果你在一個球隊中擔任過隊長,每個學校或企業都會對你很感興趣,」張嗣漢指出美國文化對於領導力的解讀:「因為在球隊比賽的過程中,孩子的領導者特質會自然磨練出來。」

運動,也是張嗣漢培養親子關係的最佳橋樑。張嗣漢認為,自己很幸運,兩個孩子也愛打籃球,於是爸爸當教練,媽媽當啦啦隊長,每次打球都是全家出動。張教練可不是玩假的,從兒子讀幼稚園起,張嗣漢就在美國學校教籃球,十年如一日,他的兩個孩子也以身在球隊為榮。
 


從沒錯過孩子任何一場球賽

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只是媽媽的事情。從球場看父親職分,張嗣漢認為父親應該擔負三種角色:教練、隊友與球迷。
孩子即將赴美念大學,身為人父,他的心裡也不是毫無忐忑。喝酒、夜店、飆車、毒品、性關係,不管在哪裡念大學,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碰到的試探,父母當然會說絕對不能做,但是,最終做決定的還是孩子自己。

「所以父親的角色必須和教練一樣,要把重要的事情告訴孩子,」張嗣漢說,在球場上,每個球員都知道,教練的職責是讓球隊愈來愈好;對孩子而言,父親的角色也是這樣。讓他很欣慰的是,因為孩子是運動員,為了把身體狀況維持在最好的狀態,自己拒絕了朋友上夜店的邀請。張嗣漢強調:「因為你不能陪他一輩子,所以從小就要培養他做決定的能力。」

然而,如何把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張嗣漢認為,言教不如身教,換句話說,就是下場當隊友。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往往不是父母怎麼說,而是怎麼做。正面的價值觀也是如此,透過陪伴,親子之間的感情堅固了,孩子就有更多能量從父母身上得到正面影響。

張嗣漢30歲時大兒子出生,當時正是他們全家從美國搬到高雄,在台灣創立Costco的初期。他很自豪Costco的企業文化,讓「看孩子比賽」可以成為休假的理由;所以兩個孩子從小到大,每一次家長會、每一次親師懇談、每一場球賽,「我沒有miss掉任何一次!」張嗣漢笑著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也沒有缺席過我的球賽啊!」

當孩子要上高中時,張嗣漢曾經與妻子商量,是否應該讓孩子去美國念高中?但最後,他們還是選擇讓孩子留在台灣求學,因為他們想要陪著孩子買第一套西裝、陪他準備第一次舞會、參加他的畢業典禮。現在,當孩子在球場上拚戰的時候,過去球場上的主角──張嗣漢,一定坐在觀眾席上當兒子的頭號球迷。電影《魔球》裡面,布萊德.彼特的女兒最後唱了一句「enjoy the show」,對張嗣漢來說,他enjoy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長,而是他們共享的人生。

 

有禮貌的孩子,更懂得關心人

Q: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會對他們發脾氣嗎?

A:大部分時間是我的妻子扮演指揮官的角色,我通常是扮白臉,平常沒什麼事,但是如果一發脾氣就是大事。我比較不會碎碎唸小孩,發脾氣的機會也不多,但一發脾氣,小孩就知道事情嚴重了。平時我不會隨便生氣,但是我會把炸藥準備好,當我一發火,孩子們就知道他們做的事情是完全unacceptable(不能接受),是下次不能再做的。

 

Q:許多家長覺得應該讓孩子在國高中階段就出國讀書,你的看法呢?

A:我反而覺得,讓孩子在台灣讀書是好的。你如果打開CNN看5分鐘,會發現毒品、槍枝氾濫這些事情愈來愈多,就會看到美國社會也有一大堆問題。相較之下,台灣反而是個比較單純的環境,我很慶幸孩子在台灣長大,學到一些做人的基本禮貌,這些是在美國學不到的。


Q:你提到孩子在台灣學到美國學不到的基本禮貌,這是什麼?

A:有些東西是很基本的,比如說:「叫人」。比如說,你回家看到長輩,你不能沒有打招呼就走進自己房間。看到長輩要叫人,這是一種禮貌的鍛鍊,雖然這種問候可能只是很基本的禮節,但是別小看這樣的禮節,因為這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基本的關心,而這種關心是華人社會才有的。

就是這樣的連結,把上一代下一代連結在一起,產生延續的人際關係,這在美國是學不到的。你問一個美國長大的孩子,為什麼他不叫人,他完全不能明白為什麼他必須這麼做。但是對孩子來說,他懂得叫人,懂得基本的禮節,他會知道他代表的不只是他個人,還包括他的父母,他的家族。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