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下班,回家做晚餐!

有沒有可能,我們的社會可以提供父母一個友善的工作時間,例如每天四點下班回家接小孩、接老人、煮晚餐,收入或許少一點,但是可以為家人做得事情就可以多一點,讓家人不再只是熟悉餐廳裡四時不分的統一菜色。而少賺的幾個錢就可以從少付幾個昂貴的課程、和少買幾件衣服平衡回來,還可以換得家人的安心晚餐,實在很划算。現在,我的孩子子珊在小二就可以簡單的炒炒菜,也可以知道在甚麼樣的季節會有甚麼樣的菜色了。

還記得國小五年級時,媽媽因為經常需要加班而無法回家做晚餐,哥哥、姐姐們工作的工作、上學的上學,一家八口的晚餐就只能由唯一一個可以準時放學的我來負責烹煮。

 

我總是喜歡讓餐桌上充滿各式各樣的色彩,有一種看起來很豐盛的感覺,像是:紅色的胡蘿蔔炒黃色的蛋花、深咖啡色的蔥味紅燒魚、綠炒時蔬、白色蒜香高麗菜、黑色香菇燉蘿蔔湯,最後當然是香噴噴的白米飯了。

 

負責煮飯當然同時得負責買菜,這樣才能煮出自己想像中的菜色,所以每個週末就是我上市場大採購的好時機,剛上國中的哥哥、姊姊也一起來幫忙提菜。傳統市場充滿人情味,各式各樣的食材真的是玲瑯滿目,當然一周的菜量還是買不齊的,偶爾還是要讓媽媽和大姊幫忙補補貨。有一次我還用紙筆開起了菜單,很用心地想煮成色彩繽紛的樣子,大姊按圖驥索卻又不免一頭霧水,偶爾會看到只有我自己看得懂的字眼,十分有趣。

 

然後重點來了:我是如何學會煮飯的呢?其實家裡的孩子大大小小每個都會煮飯,但是印象之中沒有一個孩子是被送去哪裡特訓過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最好的生活教室。想了很久,我還是不記得媽媽有告訴我應該如何煮飯,倒是記得許許多多的生活場景,而那一幕一幕的畫面,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成了我終身難忘的教育影像。

 

由於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哥哥、姊姊陸續上學後,就沒有人可以陪我玩了,於是我就跟在媽媽身邊,每天又每天、一次又一次地看著她在廚房洗米、撿菜、切菜、煮菜、試味道、挑盤、盛菜,最後上桌。還記得有一次,我陪媽媽煮晚餐,因為有點想睡覺,就坐在廚房裡的矮凳上打起盹兒來,不一會兒就倒在一旁撿菜的鋁鍋裡,發出了乒拎乓啷的聲響,可把媽媽給笑歪了!都快四十年了,我和媽媽還記得這樣的生活小事。

 

曾幾何時,現在的媽媽們許多已經因為工作忙碌、太晚下班而無心力為家人做晚餐,三餐可能都得靠「老外」,這也曾經是我過去的生活寫照,當然孩子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甚麼機會可以在生活中接觸到做飯煮菜這件事。不巧近年又碰上食安風暴,讓食育這件事情引起廣泛重視,嗅覺靈敏的生意人開始搭上了順風車,辦起了各式各樣的兒童廚房或親子廚房,用高昂的收費把一件生活化的教育機會,變成一種趕流行的時尚。我所觀察到的場景是,孩子被留在教室中體驗烹煮課程,媽媽則是跑到百貨公司逛街買衣犒賞自己辛苦的工作。

 

有沒有可能,我們的社會可以提供父母一個友善的工作時間,例如每天四點下班回家接小孩、接老人、煮晚餐,收入或許少一點,但是可以為家人做得事情就可以多一點,讓家人不再只是熟悉餐廳裡四時不分的統一菜色。而少賺的幾個錢就可以從少付幾個昂貴的課程、和少買幾件衣服平衡回來,還可以換得家人的安心晚餐,實在很划算。現在,我的孩子子珊在小二就可以簡單的炒炒菜,也可以知道在甚麼樣的季節會有甚麼樣的菜色了。

 

而四點下班這件事情,我就曾經在2012年五月份時開始實踐過,您要不要也開始試試看呢?一定會心想事成的喔!

 

圖說:媽媽工作累了一天,子珊主動說要煮飯給媽媽吃。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