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佛還挑剔的大學Minerva─落實線上教學,世界角落就是教室

這所大學沒有教室及校園、不傳授任何概論課程與技術,完全打破一般人對高等學府的既定印象!唯一和其他常春藤名校的相似的,只有極低的錄取率。它們顛覆了一所大學應該「學什麼」與「如何學」,卻為學生開啟了更寬廣的學習範疇與視野。

這所大學沒有教室及校園、不傳授任何概論課程與技術,完全打破一般人對高等學府的既定印象!唯一和其他常春藤名校的相似的,只有極低的錄取率。它們顛覆了一所大學應該「學什麼」與「如何學」,卻為學生開啟了更寬廣的學習範疇與視野。

 

你對頂尖大學的印象是什麼?血脈賁張的體育校隊、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上千人的大教室、美麗怡人的校園、無止境的論文競賽……?若沒有以上要素,還算得上大學嗎?


美國有家新大學就完全翻轉了一般人對高等學府的想像:沒有校園、只提供住宿的公寓、雲端上課、基本知識要學生自學。唯一和其他常春藤學校相似的,是低得驚人的錄取率。創始屆招生超過2000人申請,卻只收28位學生,比哈佛大學還要挑剔。

 


翻轉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


「隨二十一世紀展開,是否該按下『重新啟動鍵』,反思一切理所當然?認知科學、數位科技與國際交通已如此發達,教育也應該改革,」前哈佛社會科學院院長、史丹佛行為科學進階研究中心主任,現任Minerva教務長柯思林(Stephen Kosslyn)說。「許多大學,課程都以教授對學生口述為主,但根據研究,這樣的學習效果十分不好。」


依據柯思林數十年的認知科學研究,Minerva開發了一套專利線上學習平台:互動式學習課程(ALF, Active Learning Forum)。與可汗學院(Khan Academy)、Coursera等MOOCs平台不同的是,在ALF上沒有一堂課超過19位學生參與,更沒有一堂課是教師口述的講座。所有學生都將在此進行密集的辯論、投票、答題與口頭報告,並且全程錄影。


「課堂是用來深度對話的。」來自法國的Minerva電腦科學院院長,知名科學著作《群體智能》(Swarm Intelligence)作者鵬納比(Eric Bonabeau)說:「現在網路資源很多,學生應該自己先備知識,再來上課。」


上課緊湊,沒空檔讓你發呆


「課堂節奏非常緊湊。教授總不斷點人回答問題,甚至學生還沒講完就打斷,請下一位繼續他的思路。」第一屆創始班,來自中國的學生溫柔嘉說。線上平台有另一個好處:每位學生並列出現在螢幕,彷彿所有人都坐第一排,稍微發呆走神就可能被點名。「記得有一次,我看著天花板打了個舒服的大呵欠。回過神就發現自己竟然被點名,出現在螢幕正中央。班上同學都笑得停不住……。」


《大西洋月刊》記者伍德(Graeme Wood)試用ALF學習平台後說:「由於隨時都有題目需要作答,或者必須為某一立場提出辯護,我完全沒有延伸思考或做白日夢的空間。」


由於Minerva的主課程都使用互動學習網路教學,許多媒體將該校冠上「挑戰常春藤的線上大學」的名號。教務長柯思林反詰:「科技的目的就是增進效率。怎麼做對學習最有幫助,才是關鍵。」

 


沒有大考,只有每日評量


事實上,使用這套平台上課有兩大好處,首先,評量與回饋變得更容易。


「我們沒有考試。日常上課每分每秒和每一次的作業,就是評量依據。」創始班中國學生李一格在一次演講中這麼說。「ALF可以完整記錄師生表現、反應和情緒,記錄下長期的學習狀態與回饋,並分析改進。」
「我從小習慣臨時抱佛腳,考前半個月開始死命讀書,考完就忘得一乾二淨。」溫柔嘉表示,這種體制下,學生成績和真實水準往往不對稱。迫使她必須取捨,究竟該投機拿高分,還是學習不一定對分數有幫助的東西。


「這種評量模式,讓我不再擔心自己能拿多少分,只需在意自己搞懂了沒,因為每分努力都會體現在成績上。」溫柔嘉的體會是,「拿更好的成績」與「學更多有用的東西」之間不該取捨,因為它們本該一致。
城市為校園,世界為校舍


網路教學的第二個好處是,少了地域限制,參與者換得「人身自由」。


「網路教學對我很有幫助的原因是:只要有Wi-Fi的地方都可以上課。我能在幾公里外拜訪科學家,或者去攀岩、爬山。只要上課前找到能上網的地方就可以。」Minerva創始班成員依恩.范巴斯克(Ian Van Buskirk)說。進入Minerva前,依恩就是一位愛好戶外活動與探險的孩子。他曾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回一根重達1000公斤的橡木樹幹,自行製作獨木舟。與其他大學相比,依恩認為Minerva有更多動手操作的學習機會。


線上課程不像你想的那麼容易:「不是睡過頭到下午,再慵懶爬下床,在沙發上用筆電上課,」依恩說。城市就是他的校園,他可以在城市裡的任何角落、向任何人學習。


「這種上課方式讓我更能深入探索身處的城市。大學不是健身房、校隊或課外活動中心的代名詞。重點是和人產生聯結,和其他學生交流。」這種設計讓教授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上課,不需要搬到學校附近。但這不代表學生可以留在家鄉。除了培養核心能力的主課程,學生仍需參與以城市為場域,嘗試應用所學的副課程(co-curricular activities)。


「在Minerva,每學期圍繞一個主題,上學期的核心就是關於街友。我們必須聯絡當地的人、組織,親身採訪、調查,最後得出自己的思考。」李一格說。Minerva除了首年全程待在舊金山,往後三年,學生將進駐六個世界都市,例如柏林、首爾、伊斯坦堡。還有同學開玩笑說,我們是游牧民族,不但將遊走各個國家,每天也不斷穿梭城市。


此外,「生活課程」也是Minerva的重要元素。由於所有學生都住在學校安排的公寓,學生不但要定期輪流煮各國家鄉菜,「更有充分的辯論時間。」溫柔嘉說:「我們常常為一個問題辯論到半夜,醒來又繼續這個話題。」


「我們的願景是,建立懂得彼此互助合作的國際領袖網絡,一起打造更安全、更智慧、更聰明的世界。因此Minerva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有其意義。」柯思林強調:「讓學生能在必要時成為領導者、創新者、啟蒙者或合作者,是Minerva唯一的成功指標,其他都沒那麼重要。」

 


以科學方法提升教學成效


光是改變教學內容還不夠。「很多人都認為學習會奇蹟似的發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Minerva創辦人尼爾森說:「學習除了是門科學,還是科學。」


教務長柯思林分享了一個他在史丹佛大學讀書時,與指導教授共同進行的研究:比較「反覆練習」與「在大腦中視覺化」簡單句型的記憶程度,結果顯示:後者效果高達前者兩倍。他們發現,背誦對記憶的幫助並不大。影響記憶的關鍵,是大腦運算資訊的程度。


「不論想不想學,只要讓學生經歷深度運算的過程,他們很難不記得這些資訊。」柯思林說:「這就是學習的科學法則。類似研究早在數十年前發表,只是很少人採用在實際教學上。」根據柯思林的設計,Minerva的課程架構宛如金字塔,從博大且統一,漸漸變得精深而個人。


第一年,學生只修四堂課:「理論分析」(Formal Analysis)、「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s)與「多元模式溝通」(Multi-modal Communication),目的是掌握120幾種思惟習慣與基礎知識。


第二年,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系,並經歷各種選修課程,選擇主修(concentration)。所有主修都是跨領域課程,例如「設計社會」、「生態系統」、「藝術與商業」、「管理營運複雜性」、「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等。

 


不教任何概論課


第三年,主修課程開始。此外,學生將展開為期兩年的「總整專案」(capstone project)。每個總整專案都由學生自己設計。不論創立新事業、發明新科技、提出新理論,或實驗全新的說故事法都可以。


最後一年,每三位興趣接近的學生,校方就會聘一位相關專業教授實行牛津大學式的「導師制」課程,輔導總整專案。一年後,學校期待學生不需要找工作,而是在社會中延伸他們在該校就學時展開的專案。
創辦人尼爾森說:「我們不提供概論課程,網路已經有這麼多好課程,何必浪費學生與教授的時間、金錢重上一次?」


Minerva正在顛覆一所大學應該「學什麼」與「如何學」。正如《WIRED》所評論的,「這所大學不教任何技能,只讓學生學會思考的能力。

 

領導者與創新者的四大能力

 

Minerva團隊研究傑出領導者、創新者的特質,發現他們都具有「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溝通」與「有效互動」四大能力。要養成這四大能力,必須培養特定的「思惟習慣」(Habits of Mind)與「基礎知識」(Foundational Concepts)。


所謂「思惟習慣」,柯思林解釋,是遇到情境時,無需思考即可自動反應的認知能力。批判思考即是一種,每當聽到一種論述,就立即反思:「我真的同意嗎?有沒有反例?什麼情況下,這論述會不成立?」就是批判思考的展現。


而「基礎知識」,則是指應用層面非常廣的工具知識。閱讀論文的時候,了解如何評估研究的效度與可靠度,即是基礎知識的一種。


思惟習慣與基礎知識讓人懂得應變,並讓學習與成長在任何情境自然發生。「因此,學生能游刃有餘的應付、甚至開創未曾出現的工作。」柯思林說。

 

影片分享:

線上互動式教學

 

全球化體驗實例

 

Minerva官網:https://www.minerva.kgi.edu/students/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